(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平安零售指數上漲2.8個基點,跑贏滬深300指數1.5個基點
上周平安零售指數上漲2.8個基點,上證指數上漲1.1個基點,滬深300指數上漲1.3個基點。70家樣本公司中56家上漲,10家下跌,4家持平。細分行業(yè)中,平安百貨指數上漲2.7個基點,平安超市指數上漲6.0個基點,平安專業(yè)市場指數上漲1.8個基點,平安專業(yè)專賣店指數上漲2.3個基點。
投資者情緒較高,板塊走勢良好
上周板塊再次延續(xù)了良好走勢,部分大市值公司開始有所表現,我們判斷隨著市場走強,投資者情緒較高,賺錢效應顯現,大市值公司的參與價值提升。不過總的來說,上漲公司多數以事件性刺激為主,借助市場情緒改善而炒作,行業(yè)整體的基本面沒有太大改善。具體來說,公告股權架構調整及新門店開業(yè)的中央商場再度大漲14%,公告高管減持收益上繳的永輝超市也漲逾12%,而國企改革主題下基本面最優(yōu)和市值最大的老鳳祥及友誼股份各自上漲9%和6%,而公告收購海外公司并復牌的南京新百漲幅接近8%,大股東斥巨資增持的新華都大漲7%。跌幅居前的公司,主要是前期漲幅較大后小幅回調,跌幅均在5%之內。
產業(yè)訴求與資本市場共振加強,但需關注基本面的真實情況
最近兩周大盤都異?;钴S,中小市值公司迭創(chuàng)新高,不少零售公司在經營層面也有相應的舉措,似乎和資本市場遙相呼應,包括向電商轉型、收購上下游甚至海外資產等。結合上市公司的利好公告,游資做多意愿強勁,零售板塊過去幾周的資金參與路徑已經由小市值公司向大市值公司而轉變。但如果從實體角度出發(fā),兼并收購在渠道競爭力日漸衰落的大趨勢下是否仍然有意義是我們所擔憂的,而向電商化轉型的資本壓力巨大、理念和管理要求很高,我們對多數企業(yè)也持謹慎觀點。從某個角度出發(fā),行業(yè)的活躍可能與基本面是背離的。
相反,我們建議的投資主線仍然是品牌需求升級、供應鏈重塑和國企改革,需求升級是從終端調研收入增長能夠得到確認的,而供應鏈重塑是電商與線下資源融合的必然結果,國企改革則是零售公司最后的紅利所在。我們的推薦組合不變,包括老鳳祥、飛亞達、潮宏基;紅旗連鎖、怡亞通、深基地;以及友誼股份、益民集團等上海本地股。
本周隨筆:一號店聯(lián)姻全家便利店,線上線下資源融合大勢所趨
無論從電商企業(yè)之間的競爭角度出發(fā)、還是從股東回報、現金流能力出發(fā),對于電商企業(yè)來說,未來與線下資源融合都是必然的選擇。自從去年底京東高調宣布與萬家便利店合作以來,電商與線下資源的融合在快速推進當中。
即便如一號店這樣具備了最強供應鏈技術優(yōu)勢,且在上海有非常大體量的物流倉儲布局的電商來說,利用線下企業(yè)的物流網點仍然是很重要的選擇。繼3月開設中遠兩灣城大型社區(qū)服務中心、4月牽手“美特好”連鎖商超之后,1號店近日宣布與全家達成戰(zhàn)略合作,在上海300個全家便利店提供訂單包裹自提服務。1號店全家自提點提供“24小時自提”和“貨到付款”服務,全家方面表示也將借助1號店大數據與精準化用戶營銷,提升門店客流量和吸引二次消費。目前,上海有700家左右全家便利店,全國總店數突破1160家。至此,京東、蘇寧、當當網、天貓、亞馬遜中國等大型電商均已實現訂單自提。
在國內市場,電商自提服務進展很快,目前不少夫妻店、洗衣店都已經成為了京東的自提點。從世界范圍看,電商與便利店的合作模式已經相當成熟。在中國臺灣,由統(tǒng)一企業(yè)集團運營的7-11很早就成為集團旗下網絡書店的代收貨點,目前7-11在臺灣近5000個網點早已成為當地網購配送的主要渠道。在英國,旗下?lián)碛卸喾N零售業(yè)態(tài)的Tesco集團靠這種模式建立起了自己的終端配送網絡。
風險提示:經濟低迷,消費者信心較弱;互聯(lián)網對傳統(tǒng)供應鏈的沖擊等。(來源:平安證券 文/耿邦昊 徐問 編選:網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