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近日,公有云市場掀起“價格戰(zhàn)”,在阿里云宣布史上最大規(guī)模降價后,騰訊云、移動云隨之跟進。國內云市場三家大廠不約而同的降價,云計算行業(yè)戰(zhàn)火重燃,究竟釋放了怎樣的信號?(詳見網經社專題:“價格戰(zhàn)”開打!阿里云 騰訊云 移動云接連降價 最高降40% 云計算行業(yè)戰(zhàn)火重燃http://qjkhjx.com/zt/yfwjgz/)
出品|網經社B2B與跨境電商部
作者|王添蓉
審稿|勇全
題圖|網經社圖庫
一、阿里 騰訊 移動云宣布降價 云市場再度爆發(fā)價格戰(zhàn)
5月16日,騰訊云宣布對多款核心云產品降價,部分產品線最高降幅達40%,降價政策將在6月1日正式生效。其中,云服務器方面,騰訊云將針對部分區(qū)域云服務器實例特惠時長加大折扣力度,價格降幅最高將達40%;云網絡方面,騰訊云對負載均衡CLB(即彈性負載均衡)的LCU(用來衡量獨享型ELB處理流量能力的指標)費降價18%,對標準型NAT(網絡地址轉換)網關降價15%;數據庫方面,騰訊云數據庫TDSQL-C serverless全新發(fā)布資源包付費模式,刊例價對比同規(guī)格包年包月產品降幅高達25%。
騰訊集團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yè)事業(yè)群COO、騰訊云總裁邱躍鵬稱,在健康可持續(xù)戰(zhàn)略下,騰訊云更加聚焦產品,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供應鏈整合等一系列手段,不斷打造核心產品的極致性價比,也將通過價格調整,進一步向用戶釋放技術紅利。
同日,移動云跟上降價步伐,宣布對多款云產品降價,部分產品線最高降幅達60%。移動云表示,自5月17日起對多款云產品降價,通用入門型云主機、通用網絡優(yōu)化型云主機均降價60%,分別降至包年240元、806.4元;云安全中心降價50%至包年360元;云硬盤備份降價50%至包年7.2元。
云服務行業(yè)此輪價格戰(zhàn)早有預兆。4月26日,阿里云宣布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15%至50%,存儲產品最高降幅達50%,阿里云自稱這是其史上最大規(guī)模降價,于5月7日生效。此次阿里云下調的是核心產品的全線價格,具體來看,彈性計算7代實例和倚天實例降價最高20%,存儲OSS深度冷歸檔相比此前最低檔價格低50%,網絡負載均衡SLB和NAT網關降價15%,數據庫RDS倚天版降價最高40%,視頻云和CDN降價最高20%,安全Web應用防火墻降價最高30%。
當日,董事會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團CEO張勇表示,大規(guī)模降價是希望將技術紅利更多回饋給客戶和伙伴,持續(xù)降低用云成本,擴大云的市場空間。此外,在5月15日舉行的2023阿里云國際伙伴大會上,阿里云又發(fā)布全新的國際伙伴政策,產品優(yōu)惠幅度最高至40%。
截至目前,除了阿里云、騰訊云、移動云,其他在國內云市場的云大廠,如華為云、天翼云、聯通云等暫未跟進此輪降價潮。
二、云計算廠商盈利難 尋求更高利潤空間
有分析稱,降價主要集中在公有云服務,計算、存儲、網絡等類型的產品相對標準化、成熟度較高,頭部云廠商提供服務的差異化也較小,價格會直接影響用戶上云選擇,因此以運營商、互聯網廠商等為主要代表的云服務商將采取提供極致性價比產品的策略參與新一輪市場競爭。
但降價并不代表一味的壓縮自身利潤空間。實際上,云廠商可以通過提供其他價值更高的創(chuàng)新產品與服務來找回這部分利潤。像阿里云、騰訊云等在宣布降價的同時,都強調自己是在釋放技術紅利,會通過產品創(chuàng)新為用戶提供更多價值。云廠商新推出的新產品已經開始向具有更高利潤空間的PaaS、SaaS,甚至是MaaS層轉換。
然而,國內云計算廠商想要實現盈利并不容易。自2006年谷歌首次提出“云計算”概念以來,直到2022年谷歌云才首次實現盈利。全球最大的云計算服務亞馬遜AWS,實現盈利也花了10年時間。目前在國內云計算廠商中,僅有阿里云在2022年宣布實現盈利。
即使阿里云在2022財年首次實現全年盈利,也難掩收入增速放緩的現狀。2022財年的4個季度,阿里云的增速分別為30%、33%、20%、12%,到2023財年第三季度,這一數字已降到3%。百度方面,2020年至2022年,公司核心業(yè)務云服務年度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44%、64%和18%,也呈現下降態(tài)勢。
三、2022年云市場增速約45% 總體趨于平緩
此外,在“價格戰(zhàn)”的背后,也可以看到公有云市場增速放緩的趨勢,這也成為云廠商集體降價的重要原因之一。2022年全球整體云計算服務增長放緩,據中國信通院統(tǒng)計,2022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guī)模將達4682億元,增速約45%。我國云計算市場雖繼續(xù)保持強勁增長,但市場增長總體趨于平緩,逐漸由高速增長期逐步進入穩(wěn)步發(fā)展期。
其中,根據IDC發(fā)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2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2下半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guī)模為188.4億美元,相比上半年增長24.5%,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增長穩(wěn)中有降,其中IaaS+P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市場2022下半年同比增長19.0%,與2021年下半年同比增速(42.9%)相比下滑23.9的百分點,與2022上半年同比增速30.6%相比下滑11.6個百分點,增速均有明顯放緩。談及增速下滑的原因,IDC表示,上游企業(yè)預算縮減與建設周期的持續(xù)延長,對公有云市場發(fā)展造成一定阻礙。
此外,2022年下半年,頭部云廠商的排名也發(fā)生了變化。其中,阿里云市場份額從36.7%降至31.9%,排名保持第一;華為云市場份額從10.8%增至12.1%,排名從第三升至第二;天翼云市場份額從8.9%增至10.3%,排名從第四升至第三。騰訊云市場份額從11.1%降至9.9%,跌至第四名。
近年來,包括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廠商的云業(yè)務增速逐漸放緩,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運營商云的市場份額卻在不斷擴大。
從市場格局來看,公有云領域的主要玩家包括阿里云、華為云、中國電信天翼云、騰訊云與亞馬遜AWS。2022年下半年,IaaS和IaaS+PaaS市場競爭格局保持一致,阿里云、華為云、中國電信天翼云、騰訊云和AWS為市場排名前五位。各大云廠商均在PaaS層加快發(fā)展節(jié)奏,市場增速明顯高于公有云大盤增速。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云計算已經成為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過去數年內,在企業(yè)、政府的雙重推動下,國內云計算的產業(yè)規(guī)模不斷增長。當前中國云計算行業(yè)增長飛速,市場競爭參與主體較多,目前競爭趨于激烈。而在服務客戶方面,云計算的用戶之前主要集中在互聯網行業(yè)。而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本身拓展步伐的放緩,互聯網在國內云計算中的占比開始逐步回落。政企、金融、零售等傳統(tǒng)企業(yè)成為上云的主力用戶。他們大多處于傳統(tǒng)IT架構和云計算架構的過渡階段,核心業(yè)務系統(tǒng)很多都是圍繞傳統(tǒng)IT體系建立。
四、AI大熱帶來市場新機會 差異化和創(chuàng)新成云計算關鍵
實際上,今年以來AI大模型大熱,也給云計算廠商帶來市場機會。各大云服務商也開始盯上AI大模型風口。近段時間,阿里云宣布要全面走向“模型即服務”,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機器人“通義千問”共同推動大模型在不同行業(yè)的應用。騰訊云則聲稱要基于太極Angel的大模型能力,支持客戶結合自己的產業(yè)場景數據進行精調訓練。
價格戰(zhàn)只是短期內搏斗的利刃工具,而差異化和創(chuàng)新才是云計算產業(yè)在成熟期取得成功的關鍵,未來的云計算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圍繞生態(tài)系統(tǒng)而展開。云服務商不僅要提供基礎設施和技術,更要打造差異化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滿足企業(yè)數字化轉型的需求。
據網經社企業(yè)庫(COP.100EC.CN)顯示,當前,國內云計算主要玩家包括:1)頭部云計算廠商:阿里云、騰訊云、京東云、華為云、百度智能云;2)中腰部云計算廠商:金山云、移動云、華云、青云、深信服、天翼云、浪潮云、七牛云、安暢網絡、曙光云、優(yōu)刻得、北森云、紫光云、電科云、博云、金蝶云、靈雀云、品高云、聯通云、易捷行云、又拍云、時速云、飛致云、行翼云、北鯤云等;3)長尾云計算廠商:恒生云、天成云、安恒云、白山云、藍云、首云、網宿云、太極云、蘇寧云、藍汛云、訊飛AI云、漢得云、微盟云、超圖云、有贊云、慧算賬、興業(yè)云、華云、百望云、靈雀云、堅果云、英方云、明道云等。
【小貼士】
網經社云計算臺(CC.100EC.CN)是專業(yè)云計算門戶,提供包括:媒體、報告榜單、融資、會議、營銷、培訓等服務,是云計算從業(yè)者、媒體、投資者的首選平臺。(如果您是云計算業(yè)內人士,歡迎咨詢加微信:zhangzhouping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