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雙11高潮來襲,頭部平臺”天貓、京東、拼多多,“腰部平臺”蘇寧易購、唯品會、達達集團、當當、網易嚴選等,“新晉選手”快手電商、抖音電商,“長尾平臺”愛回收、微博電商、卓志集團等激戰(zhàn)正酣,商家、品牌紛紛加碼,消費者剁手買買買。但這些平臺上仍然存在刷單刷好評的現象。雙11預售期間,市場監(jiān)管總局特向全國互聯網平臺企業(yè)和各地市場監(jiān)管部門下發(fā)《關于規(guī)范“雙十一”網絡促銷經營活動的工作提示》,旨在規(guī)范促銷經營行為,切實維護“雙十一”期間網絡交易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嚴格禁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不得通過排除、限制競爭及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等開展促銷。防止虛假交易、刷單炒信、虛假評價等不正當競爭違法行為發(fā)生。
另外在天貓和京東上開有旗艦店的品牌大賣家也對刷單現象“感嘆”。藝福堂董事長李曉軍發(fā)朋友圈表示,每年的雙十一,很多品牌為了行業(yè)的排名,不斷加大刷單,國家是該要出手了,指望平臺出手不太可能。2019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感覺很多電商運營的品牌都不知道自己的刷單現在違法了。
小狗吸塵器創(chuàng)始人檀沖也在朋友圈發(fā)文,家居行業(yè)刷單刷瘋了的感覺,你抬高我再抬高,也不知道行業(yè)誰先帶頭,囚徒之困。一個行業(yè)一旦有個害群之馬大家都變壞了。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fā)布電商快評供記者參考。(詳見網經社專題:http://qjkhjx.com/zt/21s11/)
觀點一:“刷單”背后反映著商家對銷量的極度渴望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在電商平臺上,排名決定了銷量,如何通過刷單的手段搶奪其他廠商的流量,如何在競品中勝出,是市場競爭中,對銷量極度渴望的寫照。對于入駐電商平臺的商家,一般都會絞盡腦汁地將自己商品的銷量沖上去,最起碼要打造一兩款“爆款商品”出來。因為商家覺得如果安安分分去營銷,不僅時間成本大,而且效果也很難快速顯現。對于入駐電商平臺的商家,一般都會絞盡腦汁地將自己商品的銷量沖上去,最起碼要打造一兩款“爆款商品”出來。因為商家覺得如果安安分分去營銷,不僅時間成本大,而且效果也很難快速顯現。這一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利益驅使、隱蔽優(yōu)勢帶來的違法成本低、電商平臺處罰力度不夠等。
觀點二:刷單炒信是對尊重游戲規(guī)則的電商從業(yè)者的傷害
莫岱青表示刷量、刪差評、虛假評價等行為首先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此外擾亂了電商行業(yè)正常的交易秩序,構成了不正當競爭。刷量產生的泡沫數據不僅會讓一些劣質產品得逞,而且對行業(yè)大數據、平臺大數據和廣告效應也會產生誤導,甚至還會影響相關部門的決策。任何虛假的數據,對真正尊重游戲規(guī)則的電商從業(yè)者來說都是一種極大傷害。
觀點三:刷單 買評論行為屬于違法行為
莫岱青進一步指出,電商平臺中只要存在刷單、買評論行為都是違法行為,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電子商務法》中都是明確禁止的。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律師曾表示,刷單這一問題的解決不能僅靠法律規(guī)定,還需要消費者、平臺、執(zhí)法部門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