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一、事件背景
今年4月份,有自媒體發(fā)布文章,質疑攜程通過不易察覺的默認選項,搭售預訂產品以外的抵用券、優(yōu)惠券、保險等產品,以此獲得巨額收益。雖然這篇文章對攜程通過搭售獲得的收益金額的估算,缺乏事實根據,但搭售行為本身引起了網民們不滿。不少消費者在購買機票、火車票或者酒店產品時,一不小心就多花了幾十元錢,買下了搭售產品。
近日,類似文章再次廣泛傳播,媒體發(fā)現(xiàn)在攜程App購買機票產品時,仍然有默認選項的搭售產品。9日晚間,國內演員韓雪也發(fā)布微博表示,多次發(fā)現(xiàn)并手動取消了隱藏在訂票信息下的“預選保險框”,希望攜程面對問題向公眾致歉。
對于此事,攜程方面密切關注,在10日晚間發(fā)出一份公關聲明,并對攜程機票產品緊急整改,推出了“普通預訂”窗口,客戶可隨時勾選取消。
二、平臺評測
要避開各家OTA的搭售套路,實屬不易。尤其是在手機端界面,操作界面更小,很容易疏忽多余的選項。此外,不同類型的機票存在著不同的增值服務,讓人防不勝防。
那么,搭售現(xiàn)象現(xiàn)狀究竟如何?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通過對包括飛豬、同程、途牛、攜程、藝龍、驢媽媽去哪兒等在內的國內知名旅游在線平臺PC端進行評測,以預訂從杭州-北京的東方航空機票進行測試。其綜合排名依次為藝龍、攜程、同程、飛豬、驢媽媽、途牛、去哪兒。測試中發(fā)現(xiàn),機票增值服務主要包括有航空意外險、航空延誤險、航空組合險、酒店抵用券、門票優(yōu)惠券、接送優(yōu)惠券等。
作為此次事件風口浪尖的攜程,在此次的評測中這表現(xiàn)可圈可點。攜程機票預訂主要有直營、特惠以及優(yōu)選三種方式。價格從510-2000元不等。在預定界面,攜程將預定分為增值預定與普通預定。點擊普通預定后,增值服務在付款前一步驟單獨呈現(xiàn),給予了用戶較大的自由選擇空間。默認總價在評測中處于較優(yōu)惠水平。除攜程(普通預定)、藝龍之外,其他平臺均有默認勾選1-3個增值服務,價格從15-90元不等,加上非默認增值服務,一張機票價格相差近150元。
三、專家點評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發(fā)表以下點評:
觀點一:攜程率先主動整改態(tài)度可嘉 體現(xiàn)大平臺擔當
此次事件也對于攜程的影響不小。但作為在線旅游行業(yè)的“老大哥”,攜程能在一片質疑聲中第一個進行整改,其態(tài)度十分值得肯定。在攜程的帶動下,相信會有更多的平臺加入整改的隊列中來。這對于整個行業(yè)的良好發(fā)展有著積極地作用。從整改頁面不難看出,購票選項變得更加靈活,用戶可以主動的選擇自己需求的服務,這大大改善了用戶的購票體驗。而攜程悄然提供無默認產品的背后,既是尊重市場和消費者的選擇,也是在不斷改進與“進化”。
曹磊還表示,樹大招風,出現(xiàn)問題“領頭羊”第一個被質疑無可厚非。攜程旅行網切實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認真聽取廣大消費者意見,改善對消費者的服務的態(tài)度可嘉。攜程通過實際行動,高效的處理速度以及誠懇的整改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一家知名企業(yè)應有的擔當。
觀點二:搭售捆綁事件解決根本在于對行業(yè)規(guī)則的改變 才能“標本兼治”
攜程雖然是“巨無霸”,但在四大航占據絕對優(yōu)勢的機票分銷市場也只是個規(guī)則的“服從者”。航司“提直降代”,又不允許搭售捆綁,攜程尚且可以靠搭售捆綁維持利潤,對于眾多的中小代理來說,連搭售捆綁的機會都沒有。希望解除OTA搭售的背后,是對行業(yè)規(guī)則的改變,比如說逐步放開機票凈價結算,允許代理按照服務能力收取一定金額的服務費,讓機票代理和OTA真正去比拼服務;在此規(guī)則的前提下,民航局和民航協(xié)會真正發(fā)揮監(jiān)管的作用,加強對行業(yè)的監(jiān)管和違規(guī)的懲罰力度。否則,今天的一切抱怨、咒罵、指責和悔改都只是治標不治本。
觀點三:捆綁銷售有利有弊
曹磊表示,捆綁銷售不局限于在線旅游平臺,旅游景點、住宿酒店、手機、汽車4S店等均存在類似的現(xiàn)象。對于公司或者品牌來講,捆綁銷售一方面可以幫助其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增強彼此在用戶中的影響力,進而提高用戶的購買欲望,增加商品的銷售量。
而對于用戶而言,合理的捆綁銷售,一方面可以為其帶來價格方面可視的便利,另一方面,無論是同類商品捆綁銷售還是互補性商品捆綁銷售,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降低用戶的選擇上花費的時間。
觀點四:收取合理服務費或成走出機票搭售困局關鍵
曹磊認為,網上機票代理并非賺錢的生意,甚至每賣一張票,在線服務商或代理商就會虧損十多元;如果消費者買了機票后退票,對消費者而言,該行程取消后就退錢終止;但對機票代理商而言,這反而造成更多損失:第一筆損失是在訂票成功時發(fā)生的;第二筆損失,是在退票時發(fā)生的。
按照現(xiàn)行民航機票消費政策,攜程等在線機票代理商每賣出一張票,會從該機票的所有者--航空公司收取固定的代理費。這個費用在10元,有的甚至沒有10元,并不隨著物價指數調整。一旦消費者發(fā)生退票,航空公司就視為沒成交,不會支付這10元代理費。這就等于說,攜程等在線機票代購服務,不僅沒有任何收益,反而要承擔由此帶來的人工、網絡建設、設備購置和轉賬交易等成本。
據網經社研究發(fā)現(xiàn),在線機票代理商要支付的成本,主要包括交易成本、人工成本、技術開發(fā)成本等。交易成本不管是信用卡,微信、支付寶等支付方式,都有千分之三左右的交易手續(xù)費,如果發(fā)生退票,交易費會翻倍;其次是人工成本,目前在線訂票平臺上,退票的占到訂票量的7%-10%,改簽占到7%-10%。這20%的機票發(fā)生退票或改簽后,代理商連10元的代理費也收不到,而標注的退票費、改簽手續(xù)費都歸航空公司;而大的平臺還設有呼叫中心,處理客戶的退票、改簽、詢問等事宜。這個成本也不小;再者,技術開發(fā)也有成本。在線旅游服務平臺上,如自助購票、退改、值機等,背后都需要技術開發(fā)等保障。
于是,機票“搭售”就成為一種“成本回收機制”。所謂“堤內損失堤外補”:在現(xiàn)行監(jiān)管政策下,代賣機票賺不了錢,反而還虧損;但在線旅游服務又不能沒有機票訂購服務,那就要想辦法,把因此造成的成本彌補回來。如果說,這就是攜程們的“原罪”,或許也可這么說。畢竟,攜程沒有把面臨的困境告知消費者。消費者還以為你通過代賣機票賺了很多錢呢。這或許就是攜程們欲言又止的“難言之隱”。
曹磊預測,未來銷售機票收取合理服務費或將成行業(yè)改革方向。畢竟消費者并不想回到沒有攜程、飛豬旅行的時代。那意味著你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到國內不同的航空公司官網瀏覽,訂票時還要先注冊賬戶、綁定手機或銀行卡,這不僅浪費精力,而且也很難保證買到更合適、更廉價的機票。消費者只是希望在享受購票便利的同時,選擇權受到尊重,不要一不小心就被“搭售”。(文/網經社生活服務O2O助理分析師 陳禮騰 互動微信:clt7513)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