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外貿起源西漢時期前202年的絲綢之路是最早的外貿起源地,也是最早連接西方的一個紐帶。距離到今天的2017,外貿歷史已經存在了2219年。從封建社會到半殖民地再到如今的社會主義,這一路走來可以說是一路坎坷。從最早的絲織品,皮毛,鐵器與其他金屬制品到香料,藥材,玻璃及各種織物各寶石,再到如今的全品類(特殊限制產品除外)。從陸運到海上貿易再到后來的全方位的運輸方式。隨著科技與經濟的發(fā)展與政策的開放,對外貿易形式變得簡單明了。從鄭和下西洋讓中國成為海上貿易到后來1937年中國對外貿易喪失關稅自主權,嚴重打擊了當時的外貿發(fā)展。
外貿
到了1978年,我國開始大力改革開放,對外貿易有了進一步的改善。在經歷了三十年后到2008年,我國基本上實現(xiàn)了全球化貿易。成為世界很多國家的重要貿易伙伴。而在這三十年期間,我國經過艱難的談判,在2001加入了WTO,這個對于我國的外貿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WTO的加入,使得我國的外貿出口額成倍的增長。解決了很多就業(yè)問題,為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當時的阿里巴巴在1999年成立,剛好搭上了中國加入WTO的列車。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到如今,阿里巴巴已成為全球貿易最重要平臺之一。如果說張騫打開了中國外貿的起源-絲綢之路,而鄭和創(chuàng)建了海上貿易的王國,那么阿里巴巴的馬云至少可以說是打通了中國中小企業(yè)通向全球的大門重要的關鍵人。當然還有一些平臺同樣重要,如環(huán)球資源,中國制造網及其他一些對中國外貿具有影響力的平臺。因為阿里巴巴的影響力較大,本文將著重引用阿里巴巴來講述外貿與跨境的趨勢。
中國外貿對GDP的比重
為什么會講這些,因為作為一個長期要接觸外貿的人或從事外貿進出口的企業(yè),就必須要了解外貿歷史。你才能明白我國對于外貿的依賴程度與極限。201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75萬億元.外貿進出口大概24萬億。其中出口13萬億,進口11萬億。房地產去掉一個10萬多億,截至到2016年,外貿出口帶動解決了我國1.8億人口的就業(yè)問題。你可以通過上述數據看到中國的外貿對我國的經濟比重有多大的影響,我國對于外貿有很大的依賴性。如果外貿行情不好,會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消極的影響,單靠房地產的短期刺激不能證明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附下本人制作的表格可以看出外貿對中國GDP的影響:
中國外貿對美國的依賴程度
針對于外貿,不管政策如何變化,匯率浮動如何變動。美國依然是我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按最近兩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數據計算,2015年的6000億美金到2016的5500億美金。平均數據5750億美金。中國現(xiàn)在是全球貿易,同全球250個國家有貿易來往。平均值是每個國家960億,但是單單美國與中國的交易占據了39100億份額。是平均值的40.7倍。這是什么概念呢?單單一個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就完成了40個國家與中國貿易總額度。對于中國來說,美國是一個大客戶。所以說,中國外貿如果少了美國,將是一個不估量的損失,影響層面很大。
當前匯率因素對中國外貿出口企業(yè)的影響
在1997年到2004年,我國基本上使用的是固定匯率,而現(xiàn)在我們通過匯率改革后,使用的是動態(tài)匯率政策,匯率波動比較大,但是有央媽的幫助,匯率還是不會出現(xiàn)大幅波動,針對外貿B2B平臺來說,由于加入鎖定匯率服務,對于大額交易及遠期交易可以使用匯率附加服務鎖定匯率,這個服務可以幫助外貿出口企業(yè)安心做外貿出口,而不用擔心匯率高低對進出口訂單收款與付款的影響.這個服務從根本上擺脫了匯率因素障礙,對于小額訂單問題,因為損失與波動不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并且因為貨期較快,,所以影響較小.匯率在外貿出口當中有較大的影響因素.人民幣的升值與貶值都會沖擊外貿需求.因為花同樣的錢,在匯率變動下,你所得到的物品與服務是有變化的.特別是數量較大金額較高的訂單.而買家的需求也會受到匯率的影響作出減少或是增加采購需求.對于供應商來說,匯率的穩(wěn)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針對外貿出口企業(yè)來說,匯率的波動會直接影響到全球的需求與交易額度.而隨著人民幣越來越被其他國家接受成為主要交易貨幣,人民幣的優(yōu)勢會得到加強.特別是簽訂協(xié)議的幾個試運行的國家,都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人民幣的崛起會弱化美元的優(yōu)勢.但這需要較多的時間才能實現(xiàn).中國作為一個全球的貿易伙伴,人民幣全球交易這一天不會等太久。
進出口貿易下滑對外貿企業(yè)的影響
從2014年開始,進出口貿易就出現(xiàn)下滑趨勢,增長速度不明顯,由于這些或那些原因,讓人感覺外貿出口這個需求達到了瓶頸,實際上不能單單從進出口數據下降來判斷中國我的外貿進出口,因為數據顯示的是你目前正在完成的,但是全球的需求總量是會增長的,印度與緬甸的崛起挖走了很多本屬于中國的外貿出口應該獲得的訂單.所以,作為企業(yè)來說,損失掉的那些需求雖然轉移到了其他國家,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了影響,但是如今貿易這么發(fā)達,市場基本上是全球一體化貿易,不管美國退出TPP還是提高關稅,中國企業(yè)都要做好做準備,因為未來之路會競爭越來越激烈,需求部分轉移損失可以通過其他國家的需求來求增長,應該深度去挖掘市場需求,就像一個房子沒人住了,房東損失了房租,難道你就會不去租給別人嗎?假設全球的需求量增長,那么對應的就是中國的外貿需求也是增長的,市場是開拓出來的.客戶是開發(fā)出來的,而交易也要人去通過談判溝通達成的.這個外貿人的使命,也是B2B平臺的使命。
當前國際貿易新政對中國外貿的影響
作為中國的外貿出品企業(yè),如何面對如今的外貿形式呢?美國新總統(tǒng)上臺后第一件事就是廢除了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是通往全球多邊自由貿易的協(xié)定),給本來就嚴峻的中國外貿形式再潑了冷水,因為中國是外貿出口大國。美國點此舉不單單就放棄TPP那么簡單,還迫使美國在外企業(yè)撤資回美國以刺激美國經濟,提高美國人民的就業(yè)。,對外以關稅為籌碼打擊不執(zhí)行的美國在外企業(yè)。根據目前的執(zhí)行情況,已有大量外資開始執(zhí)行特朗普這一決定。作為一個最具商業(yè)化的美國總統(tǒng),鐵了心要收回美國企業(yè)在外的投資。而中國又是美國外資投資最多的國家。這對中國外貿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而對于常規(guī)的出口交易,同樣的,美國總統(tǒng)通過關稅繼續(xù)全方式打擊美國在外企業(yè)。美國總統(tǒng)的這些決定直接影響到中國外貿。一是外資回收,二是提高關稅打擊國外企業(yè)之一,這些政策嚴重影響到外貿出口企業(yè),特別是與美國重度交易的企業(yè)。因為交易成本會隨著政策的實施逐漸增加,另外一方面,美國對中國的匯率管理持有嚴重的偏見。視中國為頭號匯率操縱國。隨著美國在華的撤資,提高關稅,需求會出現(xiàn)大幅下滑。對于過分依賴美國的中國的出口企業(yè)來說不是好事。種種不利的政策如果沒有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案對中國的出口企業(yè)來說是致命的。而作為國內出口平臺的老大阿里,顯然在未來中國中小企業(yè)出口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與承擔更多的責任。
國內實體制造現(xiàn)狀與轉型之痛
再來看國內趨勢,由于房價高,勞力成本上漲,通貨膨脹嚴重,人難招,稅重,企業(yè)借款成本高,借款難度大。這些是目前中國做實業(yè)現(xiàn)在面臨在問題。而另外一方面,不可否認,B2B外貿平臺在解決交易流程上面簡化了很多外貿的工作,如一達通的出現(xiàn),為一些出口企業(yè)減少了時間成本與交易成本。但是不可否認的事,B2B外貿平臺的門檻逐年提高。而B類外貿的訂單獲取成本也越來越高,因為價格透明及訂單難接,外貿利潤大不如前,利潤越來越低。一些外貿出口企業(yè)為生存,有些訂單基本上是零利潤交易。外貿出口退稅補貼不能解決之問題根本。種種原因全部出現(xiàn)在一起就造成了外貿企業(yè)的洗牌。適者生存。要么繼續(xù),要么轉型。外貿這個詞經歷了很多年滄桑,很少會用到跨境這個詞,隨意跨境平臺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涉及跨境。。嚴格意義上來說,外貿也是屬于跨境的一種,因為跨境代表了B2B與B2C,而外貿以B2B形式存在較多。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跨境更多用于表達B2C平臺。比如亞馬遜,速賣通。由于外貿行業(yè)的不景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戰(zhàn)亞馬遜。利潤是根本原因,雖然做的是2C,但是同樣涉外,B2C跨境平臺的利潤要明顯高于B2B外貿平臺好多倍。這是因為終端買家的性質引起的利潤差。而B類B2B平臺的直接客戶大多數不是終端消費者,還有一些中間商與渠道商及貿易商。B2B外貿平臺的利潤被逐步弱化。對從事外貿行業(yè)的企業(yè)來說帶來消極影響。因為無法再像以前那樣,有利潤再考慮接單?,F(xiàn)在已經由主動變成被動了。B2C跨境平臺上客戶的優(yōu)勢,由B2B外貿平臺的批量化交易改為逐一的B2C的交易,而這期間產生的利潤在扣除平臺費用后還是很可觀的。正是這些優(yōu)勢,讓更多的外貿人才選擇了轉型。因為他們要生存。所以在B2B外貿平臺形式嚴峻情況下,很多人選擇轉型跨境做B2C來代替原來的外貿B2B。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yè),有實力繼續(xù),沒實力的退出轉型。而跨境B2C成為中國外貿出口企業(yè)轉型的最佳選擇地。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玩亞馬遜的原因。
進出口跨境平臺現(xiàn)狀
目前提供跨境服務的有速賣通、eBay、亞馬遜等老牌電商雄踞市場,也有敦煌網、蘭亭集勢及DX等品牌殺入,而wish作為后起之秀因有較深的背景也不容小視.為了對抗亞馬遜,沃爾瑪現(xiàn)在也開始重視跨境這個銷售平臺,也開始花大力布局.B2C這個的電商來說被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蘇寧海外購,網易考拉,順豐優(yōu)選等傳統(tǒng)電商已經牢牢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而蜜芽、洋碼頭名氣還不是很大,但是平臺都在布局.目前只是解決了平臺的自營與代購問題.而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平臺殺入跨境進口,是因為最近兩年代購的猖獗發(fā)展.平臺參與者看到了商機.當前屬亞馬遜目前做得最好.交易模式相當清晰,再加上自建倉自建倉物流的模式與FBA服務,不管是對賣家還是買家來說都有相當的誘惑力,現(xiàn)在亞馬遜也開始利用大數據得到的市場行情做自己品牌的產品,試手自營.雖然引起一些大買家的不快,但是在自己的地盤上面做自營別人也不會怎么樣.亞馬遜平臺因為干凈而聞名,對于知識產權的打擊力度遠遠超過速賣通,違規(guī)成本非常高.而FBA解決掉了很多本來根本無法想象的交易,直接把貨運到平臺的倉庫,由倉庫直接發(fā)貨.一是可以提高自己物流的利用率,二來也可以提高買家的購物體驗.三作為賣家來說也是非常樂意.只不過當你要開專業(yè)賣家與使用FBA時,你必須注冊美國公司來操作.當然,還有一種方式可以就是利用第三方倉庫進行處理.雖然費用比較低,但是總比從國內一件一件的發(fā)往國外比較合算,節(jié)省了大量的物流時間.由于國外B2C平臺的優(yōu)勢明顯,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跨境的好外,紛紛動身加入。
跨境交易額度每年都在增加,如果買家行采購行為發(fā)生變化,那么未來會有很多的買家會接受跨境B2C平臺購物,因為可以體驗到更加快捷安全的服務.雖然國外的手機移動支付不如國內,但是PAYPAL的存在還是極大方便的服務買賣雙方.而國內跨境出口平臺的短板就是物流與采購體驗,雖然價格相對比亞馬遜售價要低,但是物流體驗與買家的信任度還是有些差距.由于這個缺陷,很多跨境出口平臺在短時間內都無法解決.除非平臺與四大國際物流像DHL,FEDEX,UPS,TNT(被FEDEX收購),由這些物流提供額外倉庫來解決物流倉儲問題,但是這個希望真得很小.國內跨境出口平臺缺少了物流這一個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體驗會大大下滑,因為如果自己投資的話,成本太大了.時間上也無法滿足發(fā)展的需求.馬遜如果要在國內賣貨一樣,肯定體驗不如淘寶天貓,更比不是京東了。
在2015年全年中國跨境電商(包括批發(fā)和零售)交易規(guī)模達4.8萬億元,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9.5%。其中,中國跨境電商零售交易額達到7512億元,同比增長69%.預計到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guī)模將達12萬億元,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約37.6%,跨境電商零售出口額將達到約2.16萬億元,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數據呢?如果外貿進出口交易額度連續(xù)兩年不增長,跨境將在兩年內與外貿出口平起平坐,但是根據目前的跨境熱,可能不要等到2020年就能出結果。如果你再把這個增長速度與外貿出口對比,你會發(fā)現(xiàn),這幾年出口與進口的交易額度都是由誰在產生的,由哪種方式在增長的.跨境的病毒性發(fā)展與亞馬遜全球化的野心在高資本運作下會對整個買方與賣方市場發(fā)生激烈的變化.而中國作為出口大國,任何市場的風向轉移都會直接顯示在帳面上的.。
外貿與跨境利潤率對外貿出口的影響與轉型策略
當然,從利潤與生存角度來說,跨境的B2C,不管是亞馬遜還是速賣通,都有存在的價值利益。最根本的原因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已從B2C跨境平臺上賺到錢。因為個平臺鏈接的是終端客戶。是直接的消費者。優(yōu)勢明顯。B2B外貿平臺在支付方面已經完善,但是B2C跨境平臺雖然有一些障礙,但是可以通過曲線方式解決。阿里的速賣通為阿里集團的下屬公司,有著阿里背后的強大資源與技術實力,當然在支付與交易方面沒有問題,對于非國內不受國內監(jiān)管的國外跨境B2C平臺雖然安全性有些問題,但是基本上已能滿足運作的要求。外貿B2B需求的減少通過跨境B2C的平臺來彌補。至少可以讓你的公司或企業(yè)獲得短暫的生存,但這并不是解決中國外貿企業(yè)出口生存的根本。只能解決表面問題。比如生存,比如利潤,比如就業(yè),但是針對國內外貿B2B企業(yè)來說,他們需要解決的不是上述兩個,雖然這兩個是目前最嚴重的。
實際的外貿B2B企業(yè)面臨的問題比上述兩個問題要大很多。因為中國外貿出口這個責任不是因為依靠你B2B跨境平臺上賺了多少錢而決定的,外貿出口的發(fā)展必須是看總體,而非單向數據的。比如你要從這24萬億上增長交易額,在需求減少的情況下,如果撇開外貿B2B,那么得到的結果數據是很蒼白的。因為外貿B2B是跨境B2C的根本。就像國內的淘寶怎么離得開阿里的1688呢?需求少,就要去挖掘需求,開發(fā)需求,而目前跨境B2C只不過是因為B2B上的一部分需求轉移到了B2C的平臺,從大單集合采購變成碎片化訂單,采購頻率轉向高頻,交易額度下降。這就給B2C跨境平臺產生了優(yōu)勢,而不是因為需求總量的增長引起的。傳統(tǒng)外貿與跨境的是有區(qū)別的,前者是先訂單后生產,后者是先產品后銷售,前者需要細心的維護客戶,后者則需要良好的售后,對于傳統(tǒng)外貿,定制類產品比較多,也就是所謂的非標準化產品較多,一般是根據客戶要設計要求及訂單描述細節(jié)生產出貨,根據交易條件來交接以斷定完成交易。
而跨境不一樣,跨境需要庫存產品,設計好產品,生產好產品,備好貨,再運至相關貨倉或平臺倉庫,然后再出售,對庫存與資金有一定的要求。而傳統(tǒng)外貿一般來說沒有庫存的壓力,除非你做自己品牌,也就是做標準化產品。對于非標準化產品,在傳統(tǒng)外貿行業(yè),一般是由客戶自行設計后交付給工廠,由生產企業(yè)根據客戶的設計來完成交易。因為缺乏了必要的設計,與開發(fā),這類企業(yè)在從事外貿交易過程中,定價權會因為信息的透明化被剝奪。而相對于企業(yè)不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去開發(fā)產品,可以節(jié)省一定的成本。而對于特定的產品,則必須要有強大的研發(fā)能力,比如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顯然,如果你這樣操作,那是你已想好做自己品牌的決定。如果能達到這個水平,說明你的優(yōu)勢比一般的外貿出口企業(yè)要有優(yōu)勢。這樣,對老板的思維就會提出要求,你是否愿意接受創(chuàng)新的產品概念與服務要求。因為互聯(lián)網的變化速度非常快,只有跟上市場的需求動向,你才能掌握市場的脈搏。如果你的企業(yè)沒有強大的資金支持,那么就只能去做小而美思維去做好產品。研發(fā)是需要強大的資金要求與風險的,成功了,一路通暢,失敗了,會摔得很慘。
對于跨境平臺而言,作為企業(yè)必須要了解一個事實就是前期工作一定要做足。比如市場調查,信息收集,產品測試,因為外貿企業(yè)是你所關注的是想把產品賣出哪里去,你的客戶群在哪里,而跨境是你想要賣什么產品,什么產品有優(yōu)勢。兩者都是燒自己的錢,要想把成本經濟化,利潤最大化,就必須要去考慮上面的問題。對于交易模式來說,外貿有很多種交付條款,每個條款都需要承擔不同的風險與責任,但是跨境平臺的交付模式比較單一,維護方便,就是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適應平臺。而外貿除非你具備生產,銷售因素以外,還需要更多的專業(yè)服務與眼光。外貿的需求是可以挖掘出來,但是B2C跨境平臺由于產品的限制性,與客戶類型的不一樣,所以,你要嘗試挖掘客戶比較難。對于定價而言,大多數的外貿企業(yè)都缺失了定價權限。議價能力低,談判籌碼弱。但是跨境不一樣,跨境的價格策略,作為參與者來說企業(yè)有比較自由的定價權。而從價格競爭性來看,外貿傳統(tǒng)企業(yè)面對的是批量的同行競爭,差一點點就會失去訂單,但是跨境不一樣,他所要競爭的是單個或是非常小額數量的競爭,差異化明顯被拉大。這一點是要注意的。
我曾經在一家公司管理過外貿與亞馬遜,同樣的產品,外貿利潤率控制在2.6倍速到3倍,而我們在亞馬遜上針對B2C的利潤率在扣除所有成本與相關平臺服務費用后,純利潤將近達到100倍.但是作為有2.6倍利潤的外貿,出現(xiàn)了虧損,并且運營費用相當高,平臺上其他雜費很多。推廣費用較高。你要知道在現(xiàn)在生意不好做,有2.6倍利潤的產品不多見了.而亞馬遜上面的利潤高得嚇人,而這時老板看完財務報表后,對外貿平臺產生了嚴重的懷疑.并且打算選擇放棄.后來,我去朋友的一家工廠去參觀,那個老板本身是做國內貿易后,想去做外貿,產品的美容的產品,但是我一到工廠,他的電話就不停,而電話的內容就是拒絕接受訂單,你可以想一想,現(xiàn)在哪有有單不接的,而他就是做到了拒絕訂單,整個工廠情況是一共就8個人,連老板一起,工人有4個,銷售人員是老板與他的女兒.還有兩個是管其他的.外殼是采購,電子原件也是采購,設計方面用的是兼職.為什么拒絕訂單呢?因為當時是在2016年11月20號,訂單已經排到2017年的三月份了.4個工人一天最高只能裝配800個產品,成本50塊,銷售價格是90塊,熟人生意每個人產品只賺40塊錢,也就是說一天有3.2萬元的收入,注意,這只是熟人的訂單.訂單大概是8萬多個,熟人怕到時沒時間做,所以就連續(xù)的下單,而這些都是從亞馬遜平臺的賣家下給他的.賣家在亞馬遜上的售價是900-1200元.在淘寶的價格是100-150元,如果你要問,他為什么不多招幾個人過來做.老板回復了一句話讓我大吃一驚,他說越少人知道越好。
出口企業(yè)的跨境之路在哪里
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平臺,一個是外貿出口B2B平臺,一個是跨境的出口平臺,跨境平臺針對知識產權有非常高的要求,特別是國外的跨境B2C平臺,不管你如何努力,只有一次申訴機會.但是國內的跨境平臺在知識產權方面沒有做到國外那么嚴格.亞馬遜最近也收緊了全球賣家與美國專業(yè)賣家的門檻.而對于知識產權的處理,國外平臺顯示對知識產權的處罰力度是非常嚴格的,所以當你要選擇做跨境B2C平臺時,你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知識產權,因為這些基本上屬于通行證.還要看你的產品特點來看是否適合跨境B2C平臺.B2B外貿平臺可以解決大宗交易,但是B2C跨境平臺目前還不能有效解決。
45%的關稅對中國外貿企業(yè)影響有多大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是個商人,又是個總統(tǒng),所有的言論都必須注意。因數身份特殊,表達的觀點絕非是玩笑,所以當45%關稅被實施時,中國的外貿出口企業(yè),特別是到美國的企業(yè)會陷入困境,因為對于美國買家來說,采購成本的大幅增加會對采購需求產生影響,而美國的這個措施一旦執(zhí)行產生效果,一家會在全球范圍內產生蝴蝶效應,其他國家會效仿,這是最愿意看到的。通過巴西對關稅與海關政策的調整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威脅有多大。在沒有漲關稅前,買家打算原本從中國采購1萬貨值的產品,但是關稅上漲之后,最多只能采購5500塊的產品,如果美國買家不接受,那么就會找其他國家,因為美國的關稅是針對中國的,這樣會造成美國的買家找印度或是緬甸的供應商采購產品,這個會更加加劇事態(tài)的嚴重性。所以不管是否執(zhí)行新關稅標準,中國外貿出口企業(yè)都必須關注與認真對待。根據美國新政,美國總統(tǒng)希望通過提高關稅及召回美國在外企業(yè)來為美國民眾提高就業(yè)與收入,增加對出口到美國企業(yè)產品的難度。特朗普深知,不管是作為一個商人還是一個總統(tǒng),要對自己的言語負責,所以個來感覺這個關稅的執(zhí)行率會超過80%以上。對于那些出口業(yè)務重心在美國的中國外貿企業(yè)來說,一定要認真對待關稅變化后的市場與戰(zhàn)略變化。畢竟45%關稅不是漲一點點,基本上屬于惡性的懲罰性的關稅。是一種報復行為。
而買家作為商人,在作出購買動機時一定會考慮采購成本因素。不會不做對比。如果說關稅的提高會遏制中國的外貿出口企業(yè),還不如說是美國給其他國家或是美國的企業(yè)開了后門。當然,你可以算一筆帳,假設我國要徹底解決上述關稅問題。打個比方,現(xiàn)在的關稅是6.85左右。如果提高關稅,匯率從6.85要調整,比如人民幣對美金要貶值45%才能滿足美國關稅調整。如果說國家不愿意讓人民幣貶值,那么,就要為出口美國的企業(yè)做出更高的退稅補貼。如果犧牲人民幣貶值來獲得外貿出口,那么在國內就會產生其他問題。比如,人民幣貶值就意味著美元增值,那么會越來越多的資金會流出中國。因為人民幣不值錢,美金值錢,為什么要把資金留在國內呢?這又是一個問題。
中國外貿需要破冰人
美國總統(tǒng)的對外交易新政難道對國內出口企業(yè)的影響是很大的。但是破這個局的人在哪里?我覺得破這個局的人不是外貿出口企業(yè),恰恰是這些掌控著外貿出口企業(yè)的平臺。未來兩年一定會發(fā)生貿易戰(zhàn)爭。并且是持久戰(zhàn)。不管是從關稅上的還是貨幣方面。貨幣方面,美元想獨霸全球,而關稅方面,從巴西災難性的關稅搞死了發(fā)往巴西的物流公司。因為清關太難,關稅太高。所以每一次政策變動都會影響到出口企業(yè)。而這些外貿出口企業(yè)在戰(zhàn)爭當中根本沒有談判的籌碼。只能接受。中國外貿出口企業(yè)面對如今嚴峻的外貿形式,應該學會適應。變通。面對。如果選擇退縮,就意味著中國外貿會逐步沒落,大量的工廠會停工關閉,失業(yè)。而國內的成本情況不是不知道。物料價格暴漲,出現(xiàn)了一批批倒閉潮。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退出實體制造業(yè)。因為做實體制造業(yè)你要承受很多本不應該承受的痛苦。表面上華麗,但實際上心中的苦有誰能明白呢?
就算TPP的被美國新總統(tǒng)接受執(zhí)行,美國同意全球自由貿易,也不會停止對中國的干涉。貿易戰(zhàn)爭不會因為TPP的失敗與否依然會存在。因為國際形式復雜。貿易開戰(zhàn),外貿出口企業(yè)就是一個犧牲品。如果說TPP的廢除可以打擊到中國外貿出口,那么作為政府與平臺方就應該與中國外貿出口企業(yè)同舟共濟,共同渡過難關,但是現(xiàn)實看到的情況比想象的更糟糕。此處省略一些字。比如減稅,比如降低平臺費用,比如降低企業(yè)用工成本,比如穩(wěn)定匯率,比如把更多的錢投入到實業(yè),而不是房地產業(yè)。還比如梯子的開放程度呢?要完全實現(xiàn)上面這些難題,簡直就是難上登天。因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談判的籌碼能否達到對方的認可。2B本身就是一個苦命的活,不管是誰上手了,含著淚也要捧著。對于外資撤退,國家已開始著手處理,嚴控不正常的資金外流,這個應該已起作用。但是這樣操作只能降低外流速度,并不能完全阻止。而能讓資金留住的并且投入實體制造業(yè)的,除了國家政策之外,制造業(yè)的生存環(huán)境必須是健康的??上ХN種跡象都表明目前的制造業(yè)傷痕累累。不是嗎?
外貿之路不平常,平常不走外貿路
對于一個從事多年外貿的人來說,我們不是缺乏外貿的激情,更不是害怕嚴峻的市場環(huán)境,更不是擔心我能不能戰(zhàn)到最后一刻,而我所需要的是對外貿的信心。而要樹立這些信心,并非喊喊口號就能解決的。對于外貿B2B平臺,如今形式不宜提高外貿平臺門檻,把人擋在外面。短期內獲利雖然對平臺有改善,但是絕對不適合長期的戰(zhàn)略方針。中國在世界上的市場經濟地位仍然不被接受。國內出口企業(yè)的困境在2017年必須得到平臺的支持。只有外貿總體量增長,平臺的收益才會增長,如果平臺繼續(xù)提高門檻只會加重外貿出口企業(yè)的生存難度。去年24萬億,今年打算多少呢?明年打算怎么過呢?是時候應該聯(lián)合起來對抗這個不公平的市場環(huán)境了。從中國不被承認市場經濟地位開始,中國企業(yè)就在屈辱下生存。不是嗎?一個不公平的交易環(huán)境,一個不平等的關稅費率,搞死的是那些脆弱的中國中小出口企業(yè),對于大型的企業(yè)或是國有企業(yè)來說補貼與政策真得一樣嗎?如果大家都跑去跨境,損失的會是誰呢?你在B2B外貿平臺上未完成一個訂單與在B2C跨境平臺上完成一個訂單,結果一樣嗎?你玩FBA的時候,你可否想過,你是美國的企業(yè)。而不是中國的企業(yè)。你在為美國公司打工。而不是中國??缇持荒芙鉀Q小的問題,但是大的問題還是需要平臺與政府的幫助。如果你們現(xiàn)在不幫忙,再過兩年外貿出口企業(yè)血流成河的時候,最大的贏家會是誰呢?如果你說阿里也有速賣通,可以做跨境B2C,但是速賣通與亞馬遜之間還差了個阿里巴巴國際加環(huán)球資源及中國制造網呢。
嚴峻形式,樂觀看待,勇敢面對才是出路,2017的外貿形式是不容樂觀的。解決了交付,支付,然而這并不是完成了外貿的終點。外貿出口責任重大。因為所占比重很大。優(yōu)勢是什么呢?因為信保合同的出現(xiàn),為外貿交易提供了安全保障,而隨著外貿供應鏈金融的介入,對出口企業(yè)來說是好事。但是針對國內對梯子的封鎖程度新政可以看出,它們不會再看重外貿這個行業(yè),可能有更深層的東西本文無法詳細說明。做外貿的都懂。而稅費的變更可以通過房地產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加息與降息都不能解決問題時,企業(yè)怎么辦?要實體制造業(yè)還是房地產?此處省略幾百個字。外貿出口企業(yè)只有外貿平臺才能救。目前平臺上的費用嚴重透支著企業(yè)的利潤。而這個救不救由平臺說了算。如果要問我現(xiàn)在對外貿出品的心情怎么樣?我只能說差到了極點。不是我悲觀。如果你要問,跨境B2C平臺心情怎么樣?我只能說轉型是一條出路。如果你要問2017外貿要不要堅持?我只能說:“堅持是一條不歸路,不堅持是一條絕路。為什么呢?因為我也不知道。因為原材料從2016漲到2017還在漲。這些漲價就是對整個市場的瘋狂報復。而不是材料真得比以前好了,質量更好。
退稅與補貼不能完全解決外貿難點
國家在最近提出了減稅政策,雖然只有3個點,與預期相差太遠,但是畢竟做出了減稅,說明國家已在注意這方面問題,盡管對于減稅的額度不滿意。另外一個方面,對于某一些產品仍然提供退稅政策,表面上看,這個結果令人滿意,但是實際情況不是的,因為有一個深層的原因弱化了這個政策,最大的關鍵是很多外貿企業(yè)與客戶交易時使用的是離岸公司,用的是離岸公司與離岸帳號,而這些與退稅福利關聯(lián)不上。因為國內企業(yè)相對于收款方面不如離岸帳戶,所以目前有大量的外貿企業(yè)使用的都是香港公司。所以這些企業(yè)很難享受到退稅政策福利。為什么這么好的政策沒人去利用,值得深思。當然,由于一些特殊因素及復雜的流程在阻礙著這個政策。一達通在這方面做得還可以。雖然簡化了流程,但是感覺還不是很完善,當很多外貿企業(yè)退出離岸公司時,就證明國內的相關退稅政策與收匯優(yōu)勢已在合理接受范圍之內了。顯然,一達通目前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作為一個外貿點國內生產總值很大的國家來說,由于離岸公司很難退稅,操作過麻煩,要把款再次打入國內企業(yè)帳戶后方能辦理退稅,額度并且低.為什么那么多人寧可放棄退稅,而選擇的是離岸公司,開的是離岸帳戶,香港公司與帳戶還不能結匯,為什么呢?
總結
本文暫時不提供各外貿出口平臺付歷史付費的數據。適合那些企業(yè)想進入外貿的的人看,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選擇那我推薦你選擇跨境,如果你對外貿行業(yè)有深刻的了解,那么我推薦你加入外貿,外貿出口企業(yè)的生存能力最近幾年發(fā)展緩慢。但是前景是好的。因數進出品的數據是雙向的,你也可以通過進口交易額看出,其實國內的需求是強大的,但是為什么國內的人有些人會選擇購買國外進口商品,原因難道只是除了質量沒有其他的因素嗎?顯然不是,任何一個市場都必須遵守一個規(guī)則,那就是需求是多樣化的。對于需求來說,對內,做為企業(yè)來說是要刺激需求,對外需要開發(fā)需求。至于如何判斷,每個企業(yè)或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與選擇。
當然,如果你一旦認定外貿,我的建議是不要做出放棄的決定,假設你在外貿行業(yè)上碰到了困難,現(xiàn)在的外貿出口企業(yè)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外貿人才成長,招人比較難,養(yǎng)人更難。有能力的沒錢不來,沒能力的來了不能創(chuàng)造價值對企業(yè)來說是一個負擔。如果你認真去培養(yǎng)一個人才,那么,這個培養(yǎng)的風險與成本在實際過程中不是你隨便找個人帶帶那么簡單的。有很多人對于外貿只是了解到表面。比如只是認為做外貿可以賺更多的錢,外貿利潤比國內好做。實際情況不是如此。外貿有風險,跨境B2C也是有風險的,但是隨著平臺提供的配套服務越來越完善,平臺一直致力于為解決外貿一站式功能提供服務與保障。當然,你使用的服務越多,你付出的就越多。外貿的交易方式最近兩個發(fā)展很快,沒有基本上有些平臺都實際的在線交易功能。但是有些平臺目前因為受到跨境支付的權限問題,目前還是停留在原來的交易方式。針對外貿平臺上面的在線交易來看,由于國家對跨境支付金額做了限制,并且要求必須每一筆都要備案.所以,目前在外貿B2B平臺上面可以執(zhí)行在線交易的大宗類型的交易是比較少的.隨著外貿供應鏈金融的加入,目前國內出現(xiàn)的電子合同由時在國際上不被承認,但是在國內還是承認的,所以國際上還是以PI/INVOICE比較常見.針對外貿企業(yè)我還想說的是定價權,由于產品價格競爭激烈,國內外貿出口企業(yè)除了產品有排他性的核心競爭力以外,基本沒有定價權.不像國際上的B2C平臺,有較合理的定價權限.如果你習慣了賣的是白菜的錢,操的是賣白/粉的心,那么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你的產品基本上沒有什么核心競爭力,除了價格與質量,所以會感覺很累,如果你的產品具有強大的設計能力與運營能力,并且具備的品牌知名度,那么,不管是從定價權還是其他方面,你都會變得主動,而不是被動.外貿的前景是光明的,當然,這需要你的努力,如果不努力,再好的產品對于你來說也是浪費。
外貿的改革力度不大,B2B平臺已淪為賺錢的工具,外貿需要更加自由方便的貿易,條款限制太多會阻礙外貿出口,政策的福利不應該限制很多條款,美國都知道把美國企業(yè)拉回來了,我們什么時候考慮讓那些離岸公司回來呢?國家既然拿出了退稅補貼的福利政策,但是為什么仍有一大波人不愿意去領情呢?外貿的未來之路是光明的,這個需要政策支持.政策有了,不能解決問題的痛點,那么這個福利就是有缺陷的.當政策福利跟上去,信心提升上去,動力就會加強,那么就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實體業(yè)當中去,而不是把大量的錢投入到地產.作為一個普通的外貿人,真心希望外貿的路能走得通暢一些。(來源:托比網;文/吳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