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一、背景概述
近年來,隨著618電商年中大促的臨近,在“剁手黨”們購物狂歡的同時,不少消費者頻頻“吐槽”在網購過程中遭遇到了用戶信息泄漏、賬戶被盜這類問題,。
近日,有消費者向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qjkhjx.com/zt/315/)反映稱,在京東購物后接到冒充客服的詐騙電話。對此京東方面稱,這是不法分子通過“撞庫”的方式竊取到用戶信息,即用戶在不同網站上曾使用一樣的帳號密碼,不法分子通過黑客手段盜取用戶數據,嘗試登陸購物網站,從而獲取用戶網購信息,進而冒充客服人員試圖行騙。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jiān)測諸多案例獲悉,絕大多數新型的網絡騙術都與個人信息的泄漏有關,他們或者是充分利用已經竊取到的受害者個人信息實施網絡詐騙,或者就是以受害者的個人信息為網絡詐騙的攻擊目標,個人信息的非法交易也恰恰是造成網絡詐騙犯罪泛濫的根本原因。
另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近年來受理的全國數十萬起電商投訴案件大數據表明,包括天貓/淘寶、京東、當當網、蘇寧易購、國美在線、1號店等在內的電商平臺,窩窩團、美團、大眾點評、百度糯米、攜程、去哪兒、支付寶等在內的生活服務O2O平臺均屢屢因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平臺上賬戶被盜,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成為了“重災區(qū)”。
更多電商“618”相關信息,詳見專題《京“吞”618 12年輪回再起航 電商借勢博弈》:qjkhjx.com/zt/2016618/
二、專家點評
對此,網經社分析師及特約研究員發(fā)表點評(更多獨家點評請關注,中心微信公眾賬號:i100EC),供參考。
針對賬戶信息泄漏問題,國內知名網購維權專家、網經社法律與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認為:
——用戶信息安全意識淡薄,容易造成信息泄漏
近年來電商在用戶信息安全上的技術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因用戶信息安全意識淡薄造成的信息泄露或互聯(lián)網黑客入侵造成的信息泄露事件屢屢發(fā)生。對電商來說,出現用戶信息泄露,首先做出的應對一般是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但一旦此類情況出現的頻次高、范圍廣,電商的補償成本也越來越高。
而作為當事人的用戶,提高自身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盡量不要在不同網絡平臺使用相同的賬戶、密碼,同時不要隨意點擊不明鏈接,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舉措。
——信息泄漏問題不能只歸責于電商企業(yè)
隨著電商的發(fā)展,越來越多消費者通過網絡購物,同時也有很多消費者反應賬戶信息泄露,準備向電商企業(yè)維權,但是消費者信息的泄露絕不能只歸責于電商企業(yè)。
因為個人信息有可能通過多種渠道遭到泄露,如在購物、支付等過程中登記的信息;在“云服務”中存儲的數據;在瀏覽網站、玩網游時產生的大量上網行為數據;在手機上儲存的通訊錄、通話短信記錄、位置信息等……每一次點擊鼠標,每一次刷卡消費,每一次撥打電話,每一次駕車出行,數據便已生成。
只要一上網,基本上等同于裸奔。消費者在享受互聯(lián)網生活的同時,理應對自身信息進行保護,如不明鏈接不點、謹慎使用免費wifi、密碼分級管理等。很多消費者安全意識淡薄,甚至在多個購物網站使用相同的賬戶密碼,無疑增大了信息泄露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要電商企業(yè)承擔消費者信息泄露的直接責任,未免強人所難。
——電商賬號信息泄密存在外部和內部原因
在電商賬號信息泄密事件中,按原因分類,可以分為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外部原因就如黑客、木馬等因素造成的賬戶被盜,內部原因指的是一些內部員工不小心的資料外泄和一些不懷好意者的刻意泄密。
針對這些因素導致的信息泄密,我們可以從多方面去努力,防范信息泄密:對于外部原因,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強電腦防火墻,升級電腦的殺毒軟件,抵御外部黑客、木馬等破壞者的侵害。對于內部原因需要企業(yè)做好安全措施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密碼信息、賬戶財產,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不受損害。
——賬號泄密責任歸屬,視情況分而論之
消費者因為在不同電商平臺使用相同的賬號密碼,以致所有賬號密碼一同被盜,造成自身重大損失。此類情形,應當由誰承擔責任要視賬號泄密的不同情況分而論之。
1、若盜號者系利用技術手段從電商平臺上盜取數據,獲得相關賬號密碼的;則需要進一步考慮電商平臺在數據保密層面上技術保護水平是否足夠高,有無明顯漏洞;若有明顯漏洞,或者技術保護水平過低則電商平臺應當承擔責任。根據《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第25條第二款規(guī)定: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應當采取必要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保證平臺的正常運行,提供必要、可靠的交易環(huán)境和交易服務,維護網絡交易秩序。
2、若盜號者系通過其他途徑(例如手機數據竊密、自行泄露等等)獲取消費者賬號密碼,進而直接登錄電商平臺使用的,則應當由消費者自行承擔賬號保護不力的后果,與電商平臺無關。
網經社特約研究員、浙江騰智律師事務所麻策認為:
——用戶需要對注冊帳戶以及密碼下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網絡交易蓬勃發(fā)展之下,消費者網絡賬號被盜導致?lián)p失事件也層出不窮,究竟是網絡平臺責任還是消費者個人責任總顯得撲朔迷離。
雖然我國法律規(guī)定網絡交易平臺須采取措施保障網絡交易的安全性,但作為消費者,更要提高安全意識防范網絡購物風險,實踐中很多盜刷事件的發(fā)生也是由于消費者安全意識不足而導致的。
比如說消費者隨意登錄假Wifi,隨意刷二維碼,不經查核就登錄釣魚網站,以及圖貪便宜購買假冒的移動終端硬件,如手機等,該類高風險行為就極易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套取消費者賬號信息。另外,消費者使用同樣的賬號和密碼登錄不同網站,也極易給不法分子提供連環(huán)盜號的便利性。
不論從司法實踐還是普遍適用的網站注冊協(xié)議來看,消費者用戶都有責任妥善保管注冊帳戶信息及帳戶密碼的安全,用戶需要對注冊帳戶以及密碼下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三、消費預警
針對近來數百用戶反映的信息泄漏問題,由國內知名第三方電商消費維權平臺——“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qjkhjx.com/zt/315/)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全面的防詐騙預警指南,給出以下八大預防個人信息泄露攻略。
攻略一:警惕訂單異常問題
正規(guī)電商平臺及平臺商家客服不會以訂單異常、系統(tǒng)升級為由,通過私人手機號碼或短信形式告知訂單異常,更不會引導用戶ATM轉賬、QQ提供退款鏈接等操作。
攻略二:拒向陌生鏈接付款
拒絕向陌生人轉賬、代付款項,不要在陌生鏈接中付款,不要接受陌生文件或隨意掃描陌生二維碼付款。
攻略三:小心非法釣魚鏈接
不要輕信微信、QQ、短信、郵件等傳送的非法釣魚鏈接,通過前述方式并以電商平臺的名義要求點擊鏈接操作退款、轉賬或者招聘代刷信譽等均屬于詐騙活動。
攻略四:驗證碼勿告知他人
任何一個驗證碼都有可能和消費者的款項相關,請勿隨意告知他人。如遇電話要求告知驗證碼,請直接掛機;若已遭遇詐騙,請及時報警。
攻略五:及時向官方客服核實
在購物過程中,遇到任何涉及款項、個人信息等相關操作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電商平臺官方客服核實確認。
攻略六:勿在陌生網站注冊
在購物網站注冊帳號時,只填帶有*的必填項,盡量提供最少的個人信息,最好不要隨便在非正規(guī)的、陌生的購物網站上隨便注冊帳號。
攻略七:勿使用同一帳號密碼
消費者個人應當主動去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提高安全意識,提高保密意識,消費者最好不要在多個網站使用同一賬號密碼,以防止賬戶密碼被盜,導致連環(huán)盜竊案的發(fā)生。攻略八:選擇正規(guī)的購物網站
網購時一定要選擇正規(guī)的網站,這樣交易才有保障。在購物過程中,不要輕易添加任何陌生人為好友。
四、聯(lián)系我們
姚建芳分析師
網經社法律與權益部
•TEL:0571-87397953
•QQ:2807872373
•E-mail:tousu#netsun.com
•專欄:qjkhjx.com/zt/f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