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隨著AI技術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嘗試其強大的功能。同時,不法分子也將手伸向這個新的產業(yè),出現打著網站旗號的新型AI詐騙案例。
黃女士聽說某新型網站有強大的在線寫作功能,就進入所謂的官方網站進行嘗試,對軟件的便利性和實用性大為贊賞。某日,黃女士照常使用某網站在線寫作時,系統彈框提示:“您的試用時間已經結束,如需繼續(xù)使用請充值?!?/p>
黃女士沒有多想便選擇充值,但網站又以“為保證賬戶安全,請完善個人信息”為名,要求她輸入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黃女士也統統照辦。
幾天后,黃女士發(fā)現無法登錄該網站了,正苦惱時,“網站客服”向她發(fā)來好友申請,告知系統正在維護用戶信息,需要提交身份認證才可正常登錄網站?;谇捌诜e累的信任,黃女士隨即將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驗證碼等告知客服。幾秒鐘后,賬戶內的資金便不翼而飛。等黃女士再找客服時,對方已將其拉黑,網站也無法正常打開。黃女士這才恍然大悟,自己遭遇了以網站為陷阱的新型AI詐騙,懊悔不已,立刻報警求助。
狡猾的不法分子利用消費者對新事物的認知度不高、信息不對等實施新型的AI詐騙,造成消費者的財產損失。為幫助市民識別新型詐騙,中國銀行提醒廣大消費者,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不輕信外來信息。要選擇官方平臺,使用安全軟件。收到來源不明的信息和鏈接時,請不要隨意點擊;與陌生人聊天時拒絕透露個人信息。
二是,提升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對于涉嫌違法違規(guī)的服務,應當提高警覺,避免投入資金后難以獲得應有的服務。
三是,保護個人金融信息。為保護資金安全,千萬不要在非官方網站輸入個人信息及銀行卡等重要個人金融信息,謹防資金被盜刷。
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寧波監(jiān)管局提示廣大市民,不要輕信任何自稱是官網的網站,警惕新型詐騙,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守住“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