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近日,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線上的流量紅利期已過去,現在淘品牌獲取流量的成本和門檻越來越高。同時,低價爆款的營銷策略難以奏效,僅靠線上發(fā)展,局限性較大。“
以下為報道原文全文《線上流量紅利逐步消失 線下流量共享漸成趨勢》:
線下客戶的引流和共享,早已不僅僅停留在商圈之間,而是貫穿于各行各業(yè)之中。或是以商戶互推優(yōu)惠導流,又或是淘品牌“出淘”落地線下,他們看中的,均是龐大的線下流量。易觀在今年年初發(fā)布的《中國本地生活服務O2O行業(yè)分析2017全年報告》中認為,在O2O的上半場,各個平臺享受的是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當中國互聯網的線上流量紅利逐步消失,意味著線下流量的爭奪和精細化運營的時代正式開啟。在這樣的背景下,線下引流勢頭變得愈發(fā)強勁。
首創(chuàng)“共享食客” 商戶互推優(yōu)惠導流
在今年4月中旬,廣州各大餐飲和娛樂品牌首創(chuàng)“共享食客”的玩法,實現線下門店的有機流量共享。商家主要涵蓋了餐飲及娛樂領域,包括主打進口牛扒的高性價比專業(yè)扒房“賽牛炙燒牛排”、潮汕牛肉火鍋品牌“有匠牛廚”、網易旗下實體咖啡新品牌“易間”、軟歐與茶飲雙主打的時尚品牌“尺茶”,以及室內親子活動樂園“小Q親子樂園”。顧客在西餐廳消費完之后,就可以掃碼獲得另一家店的優(yōu)惠券,借助不同品類商戶的相互導流,擴大各個品牌的消費顧客群,從以往的“單打獨斗”變成“群策群力”。這既是食客資源的共享,也是流量的共享。
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到了周末飯點時間,店外等位區(qū)和走廊處已經坐滿等位的市民,而屏幕上顯示正在候位客人已經達到140桌。接受記者采訪的汪女士說:“到這邊消費還能夠拿到折扣力度很大的優(yōu)惠券,有的還是免費券,這算是比較吸引人的?!?/p>
據記者了解,在一個月的活動時間里,“共享食客”活動吸引的總消費人次達到了8萬~10萬人次,總抽獎在20萬萬次左右。這也就意味著,通過線下門店的活動優(yōu)惠引流,參與本次活動的五家商家每家至少可以得到1.6萬的流量。而對于本次活動的費用,賽牛副總經理辜偉鴻向記者介紹說:“活動的費用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例如在尺茶消費完后獲得賽牛8.8折的優(yōu)惠券,那么我的成本就是這1.2折的費用。但是如果按以往通常美團、大眾點評等團購平臺進行引流,我們必須在提供優(yōu)惠的同時,還得支付平臺抽取的費用?!?/p>
多品牌跨界聯動“吸粉”
近幾年,為了吸引更多“千禧一代”的消費者,餐飲行業(yè)一直都熱衷于和服飾、美妝等時尚品牌推出各種周邊產品。記者了解到,近日,喜茶聯合了巴黎歐萊雅,首次推出了跨界聯名美妝口紅??诩t色系對應喜茶的三款熱門產品,分為莓莓色、莓果色、西柚色。同時,為搭配喜茶的“代表作”芝芝黑提,禮盒里還附上了葡萄籽鮮粹精華液。
針對本次跨界合作,記者從巴黎歐萊雅的母公司歐萊雅集團獲悉,企業(yè)希望通過兩個品牌間的跨界互動,給品牌和產品帶來更多的推廣傳播,同時也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新鮮感。歐萊雅方面表示,葡萄籽鮮粹精華液是巴黎歐萊雅今年主推的產品,其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籽和阿魏酸,主打新鮮混合的概念,這和喜茶一直堅持的“用新鮮水果做茶飲”的概念相契合;且喜茶也是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茶飲品牌,這和巴黎歐萊雅的目標客戶群——年輕人是吻合的。兩者此次跨界合作,無疑可以打通壁壘,從而共享雙方原本的客戶流量。
不僅僅是“喜茶×歐萊雅”,推出聯名產品絕對是各大品牌之間互動的“殺手锏”。比如,可口可樂聯名“The face shop”推出彩妝套裝、KFC 推出炸雞味指甲油、必勝客推榴蓮味香水,7-Eleven聯合K·Seren推出美妝復合便利店……因此,跨界聯名產品不僅能實現資源的共享、優(yōu)勢互補,還能都通過聯合不斷給用戶帶來新鮮感,吸引更多用戶關注。
隨著年輕消費力的崛起,對于歐萊雅等美妝品牌來說,重點已不再是去科普品牌理念,當務之急是如何讓消費者喜歡上產品并自發(fā)去社交平臺分享。借合作出聯名新品的契機,喜茶和歐萊雅將共同定制的粉色“新能量巴士”開進了線下各大百貨商城。據了解,消費者只需和“新能量巴士”合照,將照片發(fā)上微博,并關注歐萊雅和喜茶兩個品牌的微信公眾號,即可在現場免費獲得喜茶一杯。這一波互動,頓時讓微博上掀起一股“粉色”風潮,也使得巴黎歐萊雅和喜茶兩大品牌得到充分曝光。
因此,尋找到共同點,和餐飲等線下網紅店跨界合作,無疑能對雙方流量的有效引流以及資源共享。另一方面,在2016年前后,網紅經濟”呈現井噴式發(fā)展。迅速發(fā)展之余,網紅經濟也漸漸從線上的直播向線下實體經濟蔓延??梢园l(fā)現,如今大大小小的線下網紅店都容易排起了長隊。因此,品牌商利用這一“網紅”載體推新或者打造限量版產品,或將迅速吸引更多年輕人“種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淘品牌“出淘”落地線下
借助電商平臺的快速成長的“淘品牌”,在迅速上行的線上流量紅利的刺激迅猛發(fā)展起來。在此過程中,裂帛、茵曼、韓都衣舍等一批服裝品牌借勢興起,并先后向資本市場沖刺。隨著流量紅利期的轉移,對于不少發(fā)軔于電商平臺、借電商平臺打響知名度的“淘品牌”來說,“好日子”也隨之終結,并逐步走向線下,將目光轉移到線下流量中。
據韓都衣舍的財報顯示,2014~2017年上半年,韓都電商分別實現營收8.3億、12.6億、14.3億、8.6億元??梢园l(fā)現,同比2016年,其2017年的電商業(yè)績開始下滑。另外,ZARA、H&M、優(yōu)衣庫等傳統(tǒng)線下品牌的觸網,也使淘品牌飽受沖擊。從近兩年“雙11”銷售榜的變化便可見一斑,不僅榜首從韓都衣舍變更為優(yōu)衣庫,前十名中淘品牌更是所剩無幾。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曹磊表示,線上的流量紅利期已過去,現在淘品牌獲取流量的成本和門檻越來越高。同時,低價爆款的營銷策略難以奏效,僅靠線上發(fā)展,局限性較大。
據了解,早在2015年7月,茵曼就宣布啟動“千城萬店”計劃——5年內在1000個城市里開10000家門店。如今,經過近兩年的線下探索,茵曼的新零售布局已經初具規(guī)模。目前,茵曼在全國開了400多家線下店,2017年的體量將超過3億元,5年左右預計線下將超過20億元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在今年5月底,知名零食淘品牌三只松鼠“出淘記”再下一城。宣布入駐零售通,通過零售通直抵線下小店的貨架,進一步耕耘線下,以開設實體店的模式對線下流量進行引流。根據三只松鼠方面公布的數據,6月1日三只松鼠正式在阿里旗下的零售通平臺上線,上線當天,累計17000多家小店下單,銷售額突破450萬元。創(chuàng)下了零售通智選品牌單日銷售的紀錄。(來源:信息時報 文/陳雅菲 鄭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