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2月6日,天貓國際聯合第一財經商業(yè)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發(fā)布了《2018天貓國際進口消費趨勢報告》,基于2015年-2017年阿里數據三年進口消費數據,天貓國際所引領的進口消費表現為常態(tài)化、精致化、品質化、內容化等四大趨勢。
跨境進口電商歷經12年,從初嘗“人肉代購”到雙11再到同步參與全球“黑五”狂歡,中國跨境進口電商見證中國消費者的購物車直達海外現場,這是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也是消費者對商品品質、品類追求的提升。
趨勢一:跨境網購常態(tài)化
已養(yǎng)成進口消費習慣的消費者不再集中大促期間購買,且新增消費者在復購時更趨于日常。CBNData《報告》顯示,新增消費者5次及以上復購人群占比近17%,粘性逐漸增強,進口消費常態(tài)化趨勢漸顯。
此外,據網經社發(fā)布的《2016-2017中國跨境進口電商發(fā)展報告》數據顯示,已養(yǎng)成進口消費習慣的消費者不再集中大促期間購買,且新增消費者在復購時更趨于日常。跨境網購用戶的增長預示著跨境網購的方式已經逐漸普及,變得越來越普遍,更多的消費者加入跨境購物大軍,顯然,跨境網購已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購物方式。
趨勢二:跨境商品多元化
從安瓶精華概念的大火,到水光精華概念的粉底功能速熱,我們見證了進口消費群體愛美之心的求精求細。從CBNData《報告》來看,天貓國際美妝護理產品的熱度逐年提升,在2017年已占據總銷售額三成,其中護膚和彩妝品類的占比最高。從2017年天貓國際平臺Top10細分彩妝品類的銷售額占比來看,口紅、香水和粉底不僅屬購買的主要品類,且在2016-2017兩年間購買熱度還在進一步提升。
最開始的跨境網購用戶以個人網購為主,所購的商品多為以個人消費為主的品類商品,隨著跨境進口電商的發(fā)展,商品品類的豐富,消費者年齡集中于26歲以上的有家庭的消費者居多,消費品類也開始趨向于家庭品類。此外,跨境網購消費者從個人消費轉向家庭消費在于跨境網購消費者的年齡帶向有家庭的消費者集中,家庭消費觀念凸顯。
趨勢三:跨境消費品質化
在天貓國際進口消費人群中,2017年消費金額排序高于一半人群以上消費者貢獻了76%的整體銷售額,且客單價從2015年到2017年逐漸增長,其中超三成消費者實現消費升級,而一、二線城市90后和95后女性消費者則是這場進口消費升級的引領者。
另據網經社發(fā)布的《2016-2017中國跨境進口電商發(fā)展報告》顯示,跨境網購消費者從以往的價格敏感轉向了品質敏感,以往跨境網購消費者一般關注的是進口產品的價格,隨著中國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品質越來越看重。
此外,據而根據CBNData《報告》顯示,小眾奢侈品包包更能俘獲90后和95后的芳心,其中MOSCHINO、LOEWE/羅意威、MARNI分別為2017年天貓國際90后和95后購買奢侈品女包增長系數TOP3品牌。而在“對自己好一點”這件事上,90后和95后實力演繹了個中真諦。在護膚美妝方面,90后和95后進口消費者對奢侈品牌護膚彩妝購買力逐年增長,越買越貴,SK-II、Dior/迪奧、Hermes/愛馬仕等一一收入囊中。在個護方面,高端品牌逐漸進入他們的視線,就刷牙來看,Marvis和Regenerate品牌的牙膏大受90后和95后的歡迎。
從消費情況上來看,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人均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中國消費者逐漸開始認識并且接受奢侈品,對其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地增加,中國奢侈品的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趨勢四、跨境消費社交化
消費者分好多種,大致有主動搜索型、參考推薦型、群體社交型、定點追隨型。相對應地,商家的內容生產自然也要尋求多樣化以匹配不同消費者的互動需求:基于場景推薦搜索關鍵詞;在內容頻道中推薦精選商品和店鋪;用有營養(yǎng)的話題活化消費者社區(qū);對店鋪粉絲有節(jié)奏地推送興趣內容。而這些內容互動方式中,哪種最直接見效呢?
根據CBNData《報告》顯示,內容頻道中“手淘直播”的瀏覽深度及支付轉化率最高,看來在2017年風生水起的“直播”形式對導購也是助力有加。
對此,網經社主任曹磊認為,社交功能和元素已成為電商的“標配”,電商將進入社交化時代?,F今,中國大部分的電商平臺現在都遇到了“尋找流量”的瓶頸,一二三線城市挖掘殆盡,四五線城市再到農村市場,發(fā)展用戶難度較大,獲取用戶的成本太高,社交平臺就成為電商平臺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
不過現階段來看,電商與社交還處于“互相借力”的階段。電商直播、網紅營銷等社交化模式將對電商大戰(zhàn)的造勢造成不小的影響,然而對電商平臺動輒幾億的用戶和幾十億的銷售額來說,網紅帶來的流量增量和訂單量能釋放多大能量,還有待觀察。(文/min)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