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無人便利店“在樓下”宣布,在三個月內完成三輪融資,總額過億元。投資方為IDG、元璟資本、九合創(chuàng)投和山行資本。
“在樓下”為封閉式無人貨柜,外形酷似有窗口的集裝箱。用戶可以看到內部商品,下單后商品會自動吐出。其特色在于,在樓下的商品均為需冷凍冷藏的鮮食,如雞蛋、蔬菜等。
在樓下選擇了生鮮食品,而非通常的“包裝標品”來形成差異化。其原因是,他們認為生鮮電商等與消費者不夠近。據其觀測,有消費者會在半夜11點下樓買100多元的蔬菜,或每天只買4個雞蛋。這部分需求很難被通常零售形式滿足。
據艾瑞咨詢估計,目前中國的生鮮市場接近1萬億元,但電商滲透率不到3%。傳統(tǒng)生鮮電商的問題在于,冷鏈物流成本太高,到家配送會在末端消耗極大運力和成本。但采用商家到倉、消費者到倉的方式,就能將通常零散的配送變?yōu)榧信渌汀?/p>
此前,阿里巴巴的曾鳴也說,最后幾百米配送的意義被過分強調了。改成以小區(qū)便利店等為最終節(jié)點,不僅消費者能接受,節(jié)點本身也能發(fā)掘更多價值。
除了配送,“在樓下”還看中了封閉式貨柜的衛(wèi)生、免盜損和免執(zhí)照。與人能進入的開放便利店相比,封閉貨柜更像一臺“冰箱版自動售貨機”,不必使用人臉識別、RFID標簽、壓力傳感器和圖像識別等一系列未經考驗的方案。此外,其貨柜內部不同模塊的調整也更自由。
目前,在樓下的一臺設備占地5到15平米,最多容納400個SKU,未來還將增加到800個。
在無人零售中,開放式無人便利店因成本和利潤失衡,還不能大規(guī)模擴張。銷售冷鮮食品的新零售項目,更多集中在“辦公室無人貨架”而非小區(qū),如果以優(yōu)等。(來源:新芽NewSeed;文/FFFranco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