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11月19日,星圖數據發(fā)布了2015年前三季度線上面膜銷售分析簡報。簡報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線上面膜交易總額高達24.5億元。
品類包含:面膜
平臺包含:京東、天貓、蘇寧易購、國美在線、當當網、1號店、亞馬遜、聚美優(yōu)品、樂蜂網
數據采集時間:2015年1月-9月
2015年前三季度,線上面膜交易總額高達24.5億元,同為快消品,潔面的線上交易額只有14.8億元,面膜僅次于乳液/面霜和化妝水,已經成為消費者選購護膚品的第三大需求。
第一季度是銷售淡季,但面膜均價普遍過百,直接導致第一季度交易額最高,第二、三季度雖然有6·18和8·15、8·18大促加持,但均價只有第一季度的一半,導致第二、三季度交易額有所下滑。
在面膜銷售上,天貓的流量優(yōu)勢明顯,但優(yōu)勢在第二、三季度皆有所下降,京東則在第二、三季度有所上升,雖然總體仍與天貓相去甚遠,但已是天貓之外表現最好的平臺,兩家平臺已占面膜市場九成份額;相反,聚美優(yōu)品和樂蜂網作為化妝品類垂直電商,三個季度的表現甚至不如其他綜合類電商,排名幾乎墊底,絲毫沒有表現出垂直電商的優(yōu)勢,有天貓、京東等多元化大流量電商在前,模式單一的垂直電商在下一季度甚至下一年能否突出重圍不得而知。
2015年前三季度監(jiān)測的線上面膜品牌數高達945個,而線上熱銷榜TOP10的品牌份額就高達25.8%,且國產品牌的集中度非常高,只有排在第七的自然樂園是韓國品牌;在國外廠商蜂擁而至搶占市場的情況下,國產品牌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主打面膜的御泥坊和美即(2013年被歐萊雅收購)排在第一、二位,成績斐然。
在國產面膜價格較低的情況下,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信賴度很高,歐美系面膜雖然價格最高,占比卻排在第二,而在TOP10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韓系面膜,價格最低的同時占比也最低,同時,價格僅次于歐美系的日系面膜表現也并不出彩。
雖然B2C平臺的日系和韓系面膜份額不高,但近兩年來,海淘C2C、淘寶等C2C平臺上的日韓面膜代購卻十分火爆,因此,日韓線上面膜的市場遠比B2C平臺呈現的更大,但可以預見,擁有極高關注度的國產品牌,在均價不高的情況下,未來還會有更大的市場成長空間。
國產品牌TOP3:御泥坊、美即、歐詩漫;
歐美系品牌TOP3:皙膚泉、貝佳斯、歐萊雅
日系品牌TOP3:花印、SK-II(后被寶潔收購)、蘭可欣
韓系品牌TOP3:自然樂園、蘭芝、悅詩風吟
從價格上看,天貓上各國別品牌TOP3的面膜價格均高于京東,天貓的流量優(yōu)勢加上價格優(yōu)勢使其牢牢占據面膜平臺的第一位;從TGI上看,天貓和京東呈現相反的現象,天貓上國產面膜的TGI都超過了平均值100,國外品牌面膜TGI則參差不齊,例如歐萊雅和SK-II的TGI甚至只有12和10,并且天貓上TGI高的面膜均價比較低;京東上國外品牌面膜(自然樂園除外)的TGI普遍高于國產面膜,甚至還遠高于天貓上所有面膜的TGI;從TGI可以看出,天貓雖然有流量優(yōu)勢,但國外高價大牌并沒有得到很大青睞,天貓要擺脫低端形象仍需時間,京東雖然國外大牌的喜好度頗高,但困于流量,總體上與天貓仍相差甚遠。中國化妝品電商網(qjkhjx.com/zt/hzp)提供美妝電商的動態(tài)與研究,涵蓋研究、企業(yè)、高管、分析、問題等內容。
綜上,雖然2015年前三季度線上面膜的銷售額逐季度下滑,但第四季度又雙十一大促,作為主場的天貓自不必說,京東、蘇寧易購、聚美優(yōu)品等平臺都加入戰(zhàn)局,各品牌面膜也必將借力雙十一,勢必會極大拉高線上面膜的銷售,讓我們拭目以待!(來源:中商情報網;編選: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