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原價數(shù)千元,現(xiàn)在僅需幾百元,就能三亞玩上一周,或者享受麗江、西雙版納等7日游……”,看到這個,您會心動么?
眼下,網絡團購日益紅火,團購旅游尤其走俏。從國內游到國外游都可以“團”,超低折扣的“白菜價”和豐富多樣的產品選擇吸引了不少旅游愛好者的目光。但是,火爆熱銷的背后是“餡餅”,還是陷阱?
據(jù)旅游警示,某團購網站發(fā)布了一條關于旅游的團購信息:僅228元!到旅行社另付380元享原2760元“浪漫海南”五天四夜三星品質雙人游貴賓券+10萬元旅行社責任險!承辦單位:XX旅行社。經旅游質監(jiān)執(zhí)法機構調查,XX旅行社從未印制并授權過任何單位和個人發(fā)售此旅游產品抵用券,該網站為無證經營旅游業(yè)務,涉嫌“零負團費”。
假期出游成為市民越來越多的選擇,但在出行方式上卻是各有見解。除了傳統(tǒng)的組團出游和自駕出游,很多市民開始選擇團購旅游,以為減少花費的同時,還能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但不難發(fā)現(xiàn),低價的團購旅游在吸引消費者的同時,其旅游質量也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團購因其低價、便捷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而與之相伴相生的各種糾紛也紛至沓來。國家旅游局近日專門就此發(fā)布警示:不明機構的團購消息和過低的價格,可能存在消費陷阱。
便宜沒好貨
團購作為一種便宜、便捷的購物方式,在受人追捧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質疑。一些游客被低價旅游團購所“傷”,在報名參加之后才發(fā)現(xiàn)仍然要交費用,完全不是介紹所說的那么回事。
“本來是出去玩的,結果被導游拉著到處購物,根本沒有玩成。”許多感到“上當受騙”的游客在旅行結束后都是這樣一番感慨。
有些團購網站上的低價旅游,其實就是‘零團費’‘負團費’旅游。旅行社不賺錢甚至賠錢,當然得在過程中通過安排購物等方式來獲利。
這些旅游項目多是小旅行社與小團購網站聯(lián)合推出,通過低價誘騙消費者上“賊船”,之后再以購物等方式牟利。
一般來說,旅游產品的利潤并不高,本不應該有太大的折扣,如果其價格遠遠低于成本,必將通過安排游客消費、增加自費景點等來獲取利潤。
魚龍混雜
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團購旅游網站的總量已經接近100家并在迅速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團購銷售旅游產品,但是質量不能保證、信用缺失等團購行業(yè)的通病也一并存在。“團購網站現(xiàn)在成了一個筐,什么都往里裝。”在一家團購網站工作的高先生坦言,目前的團購行業(yè)準入門檻太低,又缺乏相應的信用體系和監(jiān)管體系,處在一種魚龍混雜的狀態(tài)。“要想獲得更大的發(fā)展,首先要加強相應的監(jiān)督管理,再就是行業(yè)內部的自我提升,現(xiàn)在一些知名的團購網站都在進行信用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可以起到凈化行業(yè)的作用。”
溫馨提示:
若有需要在團購旅游產品時,注意事項如下:
第一,選擇口碑好、有知名度的團購網站和信譽好的、提供旅游產品的旅行社,以保證團購的旅游產品質量,不要被價格和折扣迷惑;
第二,對于超低價、超低折扣的旅游團購,消費者要謹慎選擇。仔細閱讀團購內容細則,付費項目具體包括哪些服務內容,需要自費的項目有哪些等,含混不清的活動規(guī)則一定電話或當面詢問清楚;
第三,出行前盡量與旅行社簽訂旅游合同,索取并保留好相關發(fā)票,在確認了旅游行程及相關細節(jié)后再出游,這樣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
第四,團購網站需要人氣來烘托,消費者要明辨其中的虛假和交易數(shù)據(jù)。不要盲目跟風下單,要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購買;
第五,數(shù)額巨大的團購一定要謹慎。一定要使用第三方支付擔保交易的方式,或要求貨到付款;不要隨便將巨款通過網銀預付給對方。(來源:365地產家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