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事件:根據上海鋼聯公司網站披露,其鋼貿現貨交易平臺2013年12月11日-13日交易量分別為1.12萬噸、1.10萬噸和1.47萬噸,連續(xù)三天交易量突破萬噸。較之前日均2000-3000噸的交易量出現較為明顯突破。
點評:
交易量的突破順利成章,未來有望持續(xù)提升量級。本次交易量提升主要緣于公司加大了投入力度,目前鋼銀人數增加到40多人,且陸續(xù)把無錫、杭州等駐外辦事處進行升級改造,減輕他們原來在資訊采集上的任務(轉移到公司總的callcenter),同時鼓勵他們參與交易的引導工作,這一改變成效顯著。公司還在寧波、南京、武漢、廣州、青島、濟南、天津等城市駐派100多名人員,未來這些人員都會持續(xù)轉化成專注于拓展交易的人才。大宗商品交易的復雜性決定了前期的普及過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公司持續(xù)的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是未來平臺繼續(xù)上量的保障。
2013年末的交易量如果能穩(wěn)定在1萬噸,則2014年日均交易量保守估算將在1.5-3萬噸,則年化交易量在375-750萬噸,交易額在150億-300億。無論是面向銀行、倉儲還是物流,作為一家互聯網服務公司,幾百億級別經手的流水一定可以創(chuàng)造出相應的服務價值。
在可預見的現貨交易不斷放量后,公司一定不會止步于現貨。大宗商品的交易過程之所以不像C2C、B2C那么容易搬上網絡,就是因為在金額大到一定量級后,會涉及到賒銷、融資、套保等一系列的環(huán)節(jié)??梢灶A見的是,當公司現貨交易平臺的交易量達到一定量級后,隨之而來套保的需求也愈發(fā)強烈,去滿足這部分用戶需求也是公司下一步發(fā)展順利成章的事情。接下來我們有望看到,公司的現貨交易逐步放量,更多基于企業(yè)實實在在的需求、結合了互聯網和金融特性的產品也將不斷推出,未來有望衍化為一個具有互聯網和交易所性質的平臺。
此外,復星集團的合作、上海自貿區(qū)的相關配套支持也均走在有利于公司的方向上。沉寂多年的鋼價有望在河北等地去產能后迎來生機,若鋼鐵板塊表現,則公司可能也會因其較強的彈性受到影響。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短期看,公司原有的資訊和廣告等業(yè)務已逐步回歸正軌,但原業(yè)務提供給公司的是牢不可破的競爭壁壘,其盈利能力并不我們核心關注點,在新業(yè)務培育過程中,傳統(tǒng)PE估值基本失效。
按照我們此前的估值方法,除了近500名布局在鋼鐵事業(yè)部的員工外,公司500多名布局在鐵礦石、煤炭等領域的員工未來也將為公司創(chuàng)造可觀收益,按照人均432萬元,1000名員工應對應40億市值;新業(yè)務按照150億交易額年化0.5%的服務費計算,貢獻利潤有望達到5000萬,相應可帶來15億市值的提升。公司目前階段合理的市值應在40-55億元,在此基礎上,視鋼材現貨交易的進度來判斷進一步向上的空間,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區(qū)間33.33-45.83元。
主要風險:鋼銀現貨交易的數據存在較大波動性。(來源:海通證券 文/研究員劉佳寧 白洋 薛婷婷 編選:網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