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4月21日消息,UPS與聯(lián)邦快遞陸續(xù)宣布恢復對中國進口貨物加收附加費,跨境電商物流成本繼續(xù)上升。UPS宣布于4月13日起重新對所有從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發(fā)往美國的貨物征收“超額費用”附加費,每磅收費0.29美元,具體結束時間未定。公司表示,該項費用將根據(jù)貨物計費重量和燃油附加費動態(tài)調整。
一、加費原因:中美貿易政策變動與物流成本壓力
1. 企業(yè)提前備貨,物流需求激增
5月2日起,美國將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額包裹免稅政策(即“最低免稅額”制度,De Minimis Rule),這意味著所有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低價值商品將不再享受免稅待遇。為規(guī)避即將到來的關稅成本,許多跨境電商企業(yè)正加速向美國運輸庫存,導致中美航線貨運量短期內激增,物流公司面臨更高的運輸壓力。
2. 物流公司轉嫁成本,維持利潤目標
據(jù)網經社跨境電商臺(CBEC.100EC.CN)查詢DeepSeek后獲悉,UPS和聯(lián)邦快遞在財報中均提到,由于燃油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全球供應鏈波動,物流運營成本持續(xù)攀升。此次附加費的恢復,是物流企業(yè)應對成本壓力的直接手段。
3. 美國海關政策調整,清關費用上漲
自5月2日起,聯(lián)邦快遞將對進口到美國的800美元以下貨件收取4.5美元或2%的關稅墊付費(以較高者為準)。如果托運人使用第三方代收服務,則需支付8.5美元或2%的關稅轉運費。這意味著,即便商品本身價值較低,跨境電商賣家仍需承擔額外的固定清關成本。
二、對跨境電商的影響:成本上升,利潤空間受擠壓
此次物流附加費的恢復,疊加即將到來的關稅政策調整,將對跨境電商行業(yè)帶來多重挑戰(zhàn):
1. 物流成本上漲,賣家利潤率下降
以1磅(約0.45公斤)的包裹為例,僅UPS和聯(lián)邦快遞的附加費就可能增加0.29-0.45美元的成本。
若加上5月2日后的關稅墊付費(最低4.5美元),低價值商品的物流成本將顯著上升,部分利潤本就微薄的賣家可能面臨虧損風險。
2. 低價商品競爭優(yōu)勢減弱
此前,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稅政策是中國跨境電商(尤其是速賣通、SHEIN、Temu等平臺)的核心競爭優(yōu)勢之一。隨著免稅政策的取消,美國消費者購買中國商品的成本將上升,部分訂單可能流向本土電商或東南亞供應鏈。
3. 供應鏈策略調整,海外倉需求增加
為降低物流成本,更多賣家可能選擇提前備貨至美國海外倉,以減少最后一公里配送費用。但海外倉模式需要更高的資金投入和庫存管理能力,中小賣家可能面臨更大資金壓力。
三、行業(yè)應對策略: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沖擊?
面對物流成本上漲,跨境電商企業(yè)可采取以下措施優(yōu)化運營:
1. 調整定價策略,合理分攤成本
適當提高商品售價,或采用“運費+關稅透明化”方式,讓消費者部分承擔新增成本。
提供包郵門檻優(yōu)惠,鼓勵消費者湊單,以攤薄單件物流成本。
2. 優(yōu)化物流渠道,尋找替代方案
對比UPS、FedEx、DHL等國際快遞的價格,選擇更具性價比的物流服務商。
考慮專線小包或海運拼箱模式,降低單位運輸成本。
3. 提前布局海外倉,減少關稅影響
通過亞馬遜FBA或第三方海外倉提前備貨,避免因5月2日后的關稅政策導致訂單利潤下滑。
采用“多倉聯(lián)動”模式,分散庫存風險,提高配送效率。
4. 關注政策動態(tài),靈活調整運營
密切關注美國海關政策變化,及時調整供應鏈策略。
與物流服務商協(xié)商長期合作價格,爭取更優(yōu)惠的運費方案。
四、未來展望:跨境電商物流趨勢與挑戰(zhàn)
此次附加費的恢復,僅是全球跨境電商物流成本上升的一個縮影。未來可能呈現(xiàn)以下趨勢:
1. 物流成本長期看漲:受地緣政治、能源價格、勞動力成本等因素影響,國際物流費用可能持續(xù)波動。
2. 關稅政策趨嚴:美國、歐盟等市場可能進一步收緊跨境電商稅收監(jiān)管,賣家需提前合規(guī)化運營。
3. 供應鏈多元化:更多企業(yè)可能將產能分散至東南亞、墨西哥等地,以降低對單一供應鏈的依賴。
五、結語
UPS和聯(lián)邦快遞恢復附加費,疊加美國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稅政策的取消,標志著跨境電商低成本物流時代的終結。賣家需盡快調整運營策略,優(yōu)化供應鏈,以應對不斷上升的物流與關稅成本。未來,精細化運營和供應鏈韌性將成為跨境電商競爭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