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3月25日,小米集團-W(01810.HK)發(fā)布公告稱,將以每股53.25港元的價格配售8億股股份,預計募集資金約42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97億元)。此次配售股份占公司現有已發(fā)行股本的3.2%,采用"先舊后新"方式完成,配售價格較3月24日收盤價折讓約6.6%。這是小米自2021年7月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股權融資活動,標志著公司在新一輪科技競賽中的戰(zhàn)略升級。
一、配股方案深度解析
1. 融資結構與市場影響
網經社數字零售臺(DR.100EC.CN)根據Deepseek查詢獲悉,此次配售采用"先舊后新"方式,即大股東先出售舊股給承配人,再由公司向大股東發(fā)行新股。這種方式可縮短結算周期,降低股價波動風險。配售完成后,雷軍持股比例將從23.5%稀釋至約22.7%,但仍保持控股地位。摩根士丹利、瑞銀和中金公司擔任聯(lián)席賬簿管理人,國際配售部分獲多家長線基金超額認購。
2. 折價策略的考量
6.6%的折價幅度處于港股市場配售慣例(5%-10%)的中位區(qū)間。相比2021年7月那次9.4%的折價配售,此次定價更顯謹慎,反映小米管理層對當前估值的信心。配售公告發(fā)布次日,小米股價跌幅收窄至3.2%,市場消化良好。
3. 資金用途的戰(zhàn)略指向
募集資金將重點投向三個領域:
智能電動汽車業(yè)務:預計投入150億港元,用于SU7系列產能爬坡及第二代車型研發(fā)
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120億港元用于澎湃OS系統(tǒng)迭代、AI大模型及6G預研
全球市場擴張:80億港元強化東南亞、拉美渠道建設
剩余75億港元將作為營運資金,應對供應鏈波動等不確定因素。
二、業(yè)務擴張的迫切需求
1. 智能汽車進入關鍵期
小米SU7自2024年12月上市以來累計交付量突破5萬輛,但面臨比亞迪"漢"、特斯拉Model 3的激烈競爭。此次融資將加速南京工廠二期建設,目標將年產能從15萬輛提升至30萬輛。同時,資金將支持800V高壓平臺、固態(tài)電池等前沿技術研發(fā)。
2. 手機業(yè)務承壓求變
2024年Q4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3%,小米雖保持第三位,但高端化進程受阻。新資金將用于與徠卡合作的影像系統(tǒng)升級,以及折疊屏手機產能擴充,沖擊6000元以上價格帶。
3. AIoT生態(tài)升級
面對華為鴻蒙生態(tài)的強勢競爭,小米計劃未來三年投入50億港元建設"人車家全生態(tài)"互聯(lián)體系,重點開發(fā)跨設備AI助理"小愛同學6.0"。
三、行業(yè)競爭格局分析
1. 造車新勢力資金比拼
理想汽車2024年完成100億美元增發(fā),小鵬獲大眾汽車7億美元注資。小米此次融資后,現金儲備將超800億港元,為其在智能電動車"持久戰(zhàn)"中提供彈藥。
2. 手機廠商技術競賽
OPPO宣布未來三年投入500億研發(fā)芯片,vivo自研AI大模型已迭代至V3版本。小米需要持續(xù)加碼研發(fā)以維持技術壁壘,2024年研發(fā)投入占比已提升至6.1%。
3. 全球市場拓展機遇
印度市場受政策限制影響,小米正加速向東南亞轉移。在印尼投資的第二家手機工廠將于2025年Q2投產,年產能達1000萬臺。
四、投資者關注焦點
估值合理性:當前市盈率28倍,高于蘋果(25倍)但低于特斯拉(45倍),反映市場對其成長性的認可。
現金流壓力:盡管賬面現金充裕,但汽車業(yè)務每月燒錢約10億港元,需警惕資金消耗速度。
技術突破預期:澎湃OS能否實現與鴻蒙的系統(tǒng)級競爭,SU7智駕系統(tǒng)何時達到L3級別。
五、專家觀點與市場展望
中信證券科技分析師指出:"此次配售時機選擇精準,既避開財報靜默期,又搶在美聯(lián)儲降息預期升溫前完成。"野村證券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65港元,認為小米"從硬件公司向科技生態(tài)企業(yè)的轉型已初見成效"。
短期來看,配股稀釋效應可能壓制股價,但中長期隨著汽車業(yè)務放量及AIoT協(xié)同效應顯現,公司有望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本次融資將為小米在2025-2027年的關鍵戰(zhàn)略窗口期提供充足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