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摘要:近日,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中國網科技》記者采訪時表示,“生鮮電商市場目前已被阿里、騰訊兩巨頭隊伍中商家和另外幾家瓜分,而巨頭派系擁有明顯優(yōu)勢,未來不排除巨頭會掀起價格戰(zhàn)的可能。一旦價格戰(zhàn)開打,首當其沖的就是燒不起錢的中小商家?!?/span>
曹磊認為,食品生鮮行業(yè)競爭日益白熱化,為了站穩(wěn)消費升級“新風口”,產業(yè)龍頭紛紛加快在“新零售”領域的布局。至于垂直電商企業(yè),在布局“新零售”方面,需要針對性地解決“消費新痛點”,通過“自有品牌+獨家銷售權”等形式,解決消費者面臨的消費個性和品質良莠不齊等難題。
曹磊透露,中糧我買網進入生鮮市場時間比較早,但在行業(yè)競爭激烈時,卻不斷落后于友商,而行業(yè)內普遍存在的虧損現象離解決之日還遙遙無期。上市遇阻不但讓我買網更加窘迫,還導致其發(fā)展的后勁不足。
在曹磊看來,中糧我買網只能把握好現有資源,突破過去局限,重視品牌和營銷,必要時調整配送鏈條以及面向大客戶銷售,尤其是通過鋪設點位或者與生鮮市場合作,建立分銷模式以解決運輸成本過高問題,也許能尋找到一條出路。
以下是報道原文:《“消失”的中糧我買網》
自赴港上市未果之后,曾經的生鮮電商領軍者——中糧我買網看上去有些心灰意冷,在公眾面前如“消失”一般,特別在進入2019年之后,幾乎在媒體沒有一篇報道。中國網科技了解到,中糧我買網背靠中糧集團,擁有強大供應鏈支撐是其最大優(yōu)勢,但令人不解的是,這并沒有幫助其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
而隨著生鮮電商行業(yè)進入線上、線下加快融合階段,各平臺精細化運營能力不斷提升,中糧我買網似乎不僅未發(fā)揮自己先天優(yōu)勢,反而離“第一梯隊”漸行漸遠。
業(yè)務進展緩慢
逐漸跌出市場“第一梯隊”
創(chuàng)建于2009年的中糧我買網是最早那一批的生鮮電商平臺之一,早期的我買網依靠著起步早、資源充足等紅利迅速發(fā)展成行業(yè)領頭,但隨著資本市場的崛起,生鮮電商成為投資藍海,中糧我買網也被不斷崛起的后來者趕上。
去年,在新零售的浪潮,生鮮行業(yè)利用社區(qū)團購、線上線下全國連鎖等方式探索,一年融資近120億元,再次迎來風口。但中糧我買網卻有點兒日漸“消沉”,中國網科技19日從第三方機構易觀千帆監(jiān)測數據獲悉,截止2018年12月,中糧我買網APP活躍人數僅為55.7萬。
一位生鮮電商行業(yè)內部人士對中國網科技透露,背靠騰訊、阿里、京東等平臺的每日優(yōu)鮮,盒馬鮮生、京東到家等,通過精細化運營,極大獲得了消費市場認可,反觀只在供應鏈具備優(yōu)勢,其他各方面環(huán)節(jié)均處于弱項的中糧我買網,逐漸淡出大眾消費視野也是情理之中。
中國網科技了解到,由于生鮮電商業(yè)務領域對冷鏈物流、生鮮儲藏要求很高,所以各家平臺往往都在“虧本經營”,但由于生鮮產品的特殊性,且擁有較高的重復購買率,往往成為電商和零售業(yè)巨頭們最看中的消費市場之一。
根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jiān)測數據顯示,自2016年起,生鮮電商便保持著超過40%的超高增長率,至2018年其市場規(guī)模已增至2000億。而據《贏商網》2月12日對外公布的統計信息顯示,截止2018年,阿里旗下盒馬鮮生開店數量達109家,永輝超市旗下超級物種開店數量達73家,作為后來進入生鮮電商市場的京東,旗下7fresh也有7家門店已開張。
反觀中糧我買網,其線下的開店消息卻寥寥無幾。對于這種情況是否與平臺的整體戰(zhàn)略有關,中國網科技向我買網求證時,對方并未予以回復。不過,中國網科技注意到,中糧我買網也曾高調攜手抖音打造過“電商年貨節(jié)”,意圖進軍優(yōu)選市場領域。此外,中糧我買網也在京東、天貓上開設了官方旗艦店。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接受中國網科技采訪時表示:“生鮮電商市場目前已被阿里、騰訊兩巨頭隊伍中商家和另外幾家瓜分,而巨頭派系擁有明顯優(yōu)勢,未來不排除巨頭會掀起價格戰(zhàn)的可能。一旦價格戰(zhàn)開打,首當其沖的就是燒不起錢的中小商家?!?/p>
曹磊認為,食品生鮮行業(yè)競爭日益白熱化,為了站穩(wěn)消費升級“新風口”,產業(yè)龍頭紛紛加快在“新零售”領域的布局。至于垂直電商企業(yè),在布局“新零售”方面,需要針對性地解決“消費新痛點”,通過“自有品牌+獨家銷售權”等形式,解決消費者面臨的消費個性和品質良莠不齊等難題。
連續(xù)虧損阻礙上市
突破過去局限成唯一出路
除了離市場“第一梯隊”漸行漸遠,自去年上市未果消息被媒體曝出之后,對于何時重啟上市計劃也一直是業(yè)內跟蹤關注的重點。19日,中國網科技登錄港交所網站看到,中糧我買網招股書信息仍處于“失效”狀態(tài)。
但據證券人士向中國網科技稱,“失效”并不意味著公司上市失敗。按港交所上市規(guī)則,“失效”屬于IPO“沒有進展”的一種,另外兩種狀態(tài)分別是“被拒絕”和“撤回”,而“失效”狀態(tài)相當常見,但是企業(yè)何時重啟上市計劃,這還需看企業(yè)自如何打算。
至于上市遇阻原因,中國網科技了解到,業(yè)內普遍認為與過去連年業(yè)績虧損、市場不斷被友商蠶食有關。根據中糧我買網招股書顯示,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公司連續(xù)三年都出現虧損,分別達到6.31億元、9.78億元和8.87億元。從2014-2017年上半年,中糧我買網在三年半間累計凈虧損達33.35億元。
市場層面,業(yè)內人士分析指出,對于擁有國企背景的電商平臺來說,強大的供應鏈是平臺拓張市場的最初優(yōu)勢,平臺中的自有品牌在國企背書的情況下可獲取消費者的認可和信任,但電商平臺想要保持持續(xù)的獲客能力,就需要有不斷擴充新品的實力,而這些電商平臺一直難以擺脫原有的運營方式,效率緩慢是最大的痛點,拓展品類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流量增長的速度,最終導致消費者不斷流失。
曹磊對中國網科技透露,中糧我買網進入生鮮市場時間比較早,但在行業(yè)競爭激烈時,卻不斷落后于友商,而行業(yè)內普遍存在的虧損現象離解決之日還遙遙無期。上市遇阻不但讓我買網更加窘迫,還導致其發(fā)展的后勁不足。
在曹磊看來,中糧我買網只能把握好現有資源,突破過去局限,重視品牌和營銷,必要時調整配送鏈條以及面向大客戶銷售,尤其是通過鋪設點位或者與生鮮市場合作,建立分銷模式以解決運輸成本過高問題,也許能尋找到一條出路。(來源:中國網科技 文/單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