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摘要:近日,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押金作為傳統(tǒng)的防范手段已不適用于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共享經濟的核心是信任,健全的信用體系是共享經濟的基礎。
陳禮騰則認為,單車發(fā)展,從增量轉向存量,平臺需注重用戶服務的打造。除了運營上的優(yōu)化,還需要技術上的賦能。
以下為報道全文:《免押或成趨勢 共享單車大戰(zhàn)進入下半場》
日前,摩拜單車在召開的新品發(fā)布會上宣布,開啟全國范圍內無門檻免押金騎行,逾2億摩拜用戶可享受免押金騎行服務,無任何條件限制。新用戶只需掃描車身二維碼,便可輕松騎行。已繳納押金的老用戶可隨時申請退押金。
近年來,共享單車的押金問題一直備受行業(yè)熱議。2017年8月,十部委出臺共享單車新規(guī),政策為規(guī)范共享單車的押金管理,鼓勵各企業(yè)免收押金。2018年5月,《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草案第二次審議稿)》進行審議,提出建立健全共享單車押金、預付金管理制度,將押金存放在北京市開立的資金專用賬戶,承租人申請退還押金時,應當及時退還。
如今,摩拜單車率先走出 “全國免押”的第一步。對此,業(yè)內人士表示,共享單車免押金將是大勢所趨。
“免押潮”
此前,行業(yè)頭部玩家摩拜、ofo曾曝出數十億押金被挪用,而在早一批倒下的企業(yè)中,町町單車押金欠款數約為2000萬元,小鳴單車涉及欠款用戶人數達25萬人,總計金額為5000萬元,小藍單車更是被傳有20億元的押金未退。“繳押金易,退押金難”的問題可謂廣受詬病。
1月29日,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發(fā)布的《2017年全國消協(xié)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tǒng)計分析》顯示,關于部分共享單車企業(yè)因無償付能力不能及時退還押金的消費投訴位居去年消費者投訴熱點首位。
“共享單車的押金使用、退回一直是消費者擔心的問題,也確實出現過共享單車企業(yè)退出而消費者無法退回押金的現象,這會讓消費者對共享單車產生很大的抗拒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共享單車的發(fā)展。”中研普華研究員覃崇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摩拜副總裁李彧岑曾表示,摩拜單車免押金服務將為共享單車行業(yè)樹立“0 門檻、0 負擔、0 條件”的免押新標準,并向全行業(yè)號召,加入無門檻免押的行列。
網經社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押金作為傳統(tǒng)的防范手段已不適用于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共享經濟的核心是信任,健全的信用體系是共享經濟的基礎。
他認為,完善的信用體系可以將共享經濟中的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排除在外,而押金的本質就是一種信用擔保,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信用成為用戶的第二個“身份證”。用戶的各種消費行為逐漸形成各自的信用標簽,而信用的好壞也影響著用戶之后的消費。因此,信用體系的出現還可以很好地替代押金的作用。
事實上,摩拜也并非共享單車行業(yè)內免押實行第一家。3月,哈羅單車就宣布芝麻信用650分以上的用戶可以享受全國免押金福利,此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戶,并促使訂單量大幅增長。而滴滴在收購小藍單車并推出青桔單車之后,也是以免押金在運營,并推出大量的免費券。
“這種趨勢也說明了共享單車在朝著共享經濟的初衷邁進。免押金模式的目的是讓用戶一直使用企業(yè)的產品,本質上則是為了倒逼共享出行行業(yè)催生出更便捷、更先進的交通工具,高效和安全地解決人們出行問題。共享經濟的初衷是為了讓用戶體驗到共同使用的便利,并非把一件商品通過交押金租賃的形式給用戶使用?!苯洕鷮W家宋清輝分析道。
覃崇表示,“免押潮”的出現,一方面打消了消費者的疑慮,另一方面,吸引了更多消費者的加入。免押金是一個冒險的舉動,可能牽扯到十億甚至數十億、上百億金額,如果應對措施不全面,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但是免押符合共享的理念,從這個意義上說,是未來共享單車發(fā)展的大勢所趨。
競爭下半場
據易觀咨詢發(fā)布的《2018年中國共享單車5月市場報告》顯示,在月活躍用戶規(guī)模方面,ofo 、摩拜和哈羅單車分別以2805.10萬人、2085.63萬人和761.85萬人占據共享單車行業(yè)前三名。而此次“免押潮”也給ofo帶來了更大的資金壓力。
“摩拜被美團收購之后,留給ofo的時間不多了,同時也讓ofo變得有些被動。盡管ofo希望能夠獨立發(fā)展,但是現實的壓力讓其很難能夠有更多的選擇。其他單車平臺背后都有著較為充足的資金支持。近日摩拜又實行全國免押,并推出助力電單車。反觀ofo則更多的是在原有業(yè)務上進行操作。在此條件下,難免造成用戶的流失,拖得越久,對于ofo來說或許越不利。”陳禮騰坦言。
對此,覃崇也表示,假如ofo依舊沒有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依舊依靠融資來維持企業(yè)的發(fā)展,未來很有可能被摩拜、哈羅等碾壓。現在,哈羅單車異軍突起,借助阿里的資本,下潛二三線城市,避開摩拜與ofo,行業(yè)變成了三足鼎立。資本堆砌起來的壁壘,淘汰了其他企業(yè),假如有一天,ofo沒有資本的注入,也逃脫不了被淘汰的命運。
在當下資本退潮的環(huán)境中,共享單車行業(yè)的增速趨緩,企業(yè)難以像曾經那樣燒錢補貼用戶。但同時,共享單車行業(yè)也日益走向穩(wěn)定和正規(guī),“免押時代”或成趨勢,市場監(jiān)管也趨于嚴格,競爭的重點從之前投放車輛,轉移到了精細化運營、單車智能化、布局助力車、汽車等方面。
有專家分析稱,“價格戰(zhàn)”不可持續(xù),市場穩(wěn)定之后,競爭的主戰(zhàn)場必然會轉移到拼服務質量上。摩拜單車推出的無門檻免押金服務,正是自身服務優(yōu)化升級的體現。這一舉措,對消費者是福音,對整個行業(yè)也可發(fā)揮“鲇魚效應”,引導和倒逼更多共享單車企業(yè)降低騎行門檻,著力于提升服務。
從提升服務質量的視角來看,如何改進車型和騎行服務,讓消費者擁有更好更便捷的騎行體驗;如何及時處置損壞的單車,避免其淪為城市街頭垃圾等,都是共享單車企業(yè)需要考慮的問題。
陳禮騰則認為,單車發(fā)展,從增量轉向存量,平臺需注重用戶服務的打造。除了運營上的優(yōu)化,還需要技術上的賦能。
“共享單車針對的是最后一公里,初心是共享,方便消費者,而免押撤掉了最后的一道門檻,將會最大化地吸引消費者?!瘪绫硎?,未來共享單車企業(y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忘初心,在服務、投放等方面,給予消費者更多的方便;其次,在技術方面,降低共享單車的成本;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盈利模式,目前共享單車企業(yè)經過大規(guī)模的燒錢,筑起了行業(yè)的資本壁壘,但是不管是摩拜還是ofo,都不能無休止地燒錢,因此,誰先找到盈利模式,誰就能在未來的市場中生存。(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文/ 張靈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