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八大消費新主張
隨著消費與日常生活的聯結日益密切,消費已經成為了一種“聯結人和社會結構的意義體系”:消費者對商品有了更多進階的功能需求,對“消費”的態(tài)度也早已不只是單純對商品的購買,更是一種情感價值的外化表達,甚至通過自身消費行為的表達形成一種相對固定和長期的生活價值主張。
我們將經典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演進為四層,分別是“功能需求層”、“消費理念層”、“情感共鳴層”、“價值主張層”,而每一層級的躍升都可能會帶來消費趨勢的發(fā)生,通過多元數據的分析和串聯,提出八大趨勢主張:
健康樂活:不是宏大的概念,而是關于美好生活的日常選擇
內心歡愉:獨而不孤,尋求內心的片刻歡愉
內在釋放:貼近自然的戶外樂趣是釋放自我的最佳解藥
專效專屬:新實用主義向專效和專屬不斷升級進化
悅感率性:追潮追美追驚喜,感性主義下的率性購買
萬物智慧:始于嘗新忠于實效,腳踏實地邁向“有范兒”智慧生活
高效平衡:通過高效尋求對平衡生活管理的向往
極簡真實:回歸物理和精神雙重減負的極簡生活,重獲自由
啟示
從“敏態(tài)”視角到“穩(wěn)態(tài)”視角,把握消費者底層趨勢主張,抓住變化中不變的真正消費者價值才是制勝之道。趨勢主張背后,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方向牽引動力不同,品牌需要順應不同的遷移動力、真正理解趨勢背后的底層消費者價值主張和需求方向,從而決定品牌的目標價值定位及新品的組合與布局。同時,我們也看到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零售平臺在全面推進趨勢品類發(fā)展,通過“穩(wěn)態(tài)供應鏈”的打造,在推新效率過程中扮演著越發(fā)重要的角色。
從“敏態(tài)”視角到“穩(wěn)態(tài)”視角,篤定穿越消費周期
在過去幾年,消費品和零售企業(yè)不斷追新追潮。在我們與大多數品牌的走訪過程中,品牌市場負責人或掌舵人常有“計劃趕不上變化,疲于追趕市場潮流”的感慨 — 尤其針對那些對于供應鏈前置性要求相對高的行業(yè),品牌忠誠日漸瓦解。因此,如何以“不變”應“萬變”至關重要:把握消費者底層趨勢主張,抓住變化中不變的真正消費者價值,與消費者站在一起、甚至是跑在消費者前面,制造與引領潮流,才是制勝之道。
從銷售產品到銷售“情緒價值”,輸出更宏大的“品格精神”
對于品牌而言,未來不僅要關注所創(chuàng)造的產品實物價值,還要用心締造與經營產品所傳遞的更深層次與消費者的情感鏈接與紐帶。洞悉并帶領改變目標消費者所崇尚的生活理念,通過差異的品牌敘事方式構建品牌價值觀,打造更深度的品牌文化內涵與精神承載,在日積月累中形成與消費者的聯系與共鳴。消費即態(tài)度、消費即信仰,未來品牌將在場景式的產品矩陣構建中,逐步幫助消費者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由內及外、由表及里。這一過程同時也天然受到全渠道融合與推動,未來好的品牌將具備認知一致的“品格精神”。
“品牌用戶共創(chuàng)”與“研發(fā)與技術賦能”并駕齊驅
放眼未來,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消費者們一定會變得越來越挑剔,越來越具備主見 — 新品受歡迎的平均周期將變短、單個品牌/單個品類的生意發(fā)展上限將更快到來。未來,品牌及其產品組合將更需要“組合拳”發(fā)力,幫助滿足與服務日益變化的消費者需求 — 物質與精神雙層面的。這一過程中,將用戶共創(chuàng)納入到從產品創(chuàng)意到產品交付的完整閉環(huán)過程,以用戶經營視角貫穿整體消費生命周期變得越發(fā)重要。另一方面,僅依賴簡單的市場宣稱與狂轟濫炸式的營銷策略將遠遠不夠,品牌想要走得長、走得遠,真正孵化與運營出常青大單品,將更需要提前布局與前瞻投入相應的研發(fā)與技術方面,從而為更長遠的消費者需求變化做好充足準備。
從“大眾廣譜”到“細分定制”,從“小美且優(yōu)”到“精準普及”
在中國的消費品環(huán)境中,最值得期待的是消費品與零售的多樣可能。未來既存在大眾品牌針對細分人群的進一步定制化機會,也存在小眾品牌的進一步“精準化普及”機遇。另一方面,繁與簡、專屬與廣譜、內斂與外放、關注當下與關注未來,消費者的不同生活角色與多面,均意味著更多的品牌可能性。我們預計,未來在同一個領域中,可能存在不同發(fā)展方向與定位選擇的多個品牌,通過找準自身的目標消費者市場,深入洞悉與轉化消費者趨勢主張,從而在消費者的生活消費場景中占得重要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