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Lewis發(fā)布了新報告“2018年全球營銷參與指數”。營銷快速改變,價格、地點、促銷和產品被稱為“4P”。
技術快速發(fā)展導致消費者期待膨脹,每個人、每件事都是聯網的,這一新現實意味著品牌必須具備隨時、隨地與消費者互動的能力。這一狀態(tài)與個性化的需求相結合。B2B或B2C終端用戶希望品牌了解自己,知道他們的喜好,將他們視為消費者。無法滿足這些需求,客戶就會放棄一個品牌,重新開始搜索,點擊新的鏈接,聯系新的供應商,或去其他商店。這是適者生存,是數字達爾文。
這強調了參與水平需要營銷人員快速改變策略、方法和創(chuàng)意,以保持相關性、建立和維持信任,并推動銷量。這需要更多的數據和洞察,并投資分析領域。營銷數據可訪問性的提高促使了量化參與(Quantified Engagement)的崛起。
QE是分析時代精神的一部分。分析在每個領域的使用都有所增長。而且,營銷人員使用分析已經有很多年,從店內積分卡到網站標簽。隨著工具和復雜技術的普及,品牌進入了QE的新時代。
其他發(fā)現:
微軟排在LEWIS全球營銷參與指數的首位;
從行業(yè)來看,全球10強中有5家來自金融行業(yè)、3家來自科技行業(yè),還有2家來自FMCG行業(yè);
美洲的企業(yè)充分利用大部分工具;
亞太地區(qū)的企業(yè)在使用網絡營銷工具方面還有很大空間,亞太地區(qū)頂級營銷品牌無法匹敵美洲50強;
全球企業(yè)在跨平臺24小時內響應潛在消費者方面表現較差,美洲的表現最好,電話仍然是最好的形式;
很多大企業(yè)的網站仍然很脆弱,17%的美洲企業(yè)仍然運行HTTP。
(來源:199IT;編選: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