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 摘要: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揚子晚報》采訪時表示,生鮮電商市場潛力不亞于服裝、家電和日百等成熟品類,因此吸引了阿里、京東、美團、騰訊等巨頭紛紛涌入。2017年上半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guī)模為851.4億元,預計2017年底,中國生鮮電商行業(yè)規(guī)模將達到1650億元,相比2016年增長80.5%。隨著巨頭加入生鮮電商“牌局”,生鮮市場形成了“兩超多強”的格局。“兩超”指阿里系與京騰系兩巨頭,“多強”則是中糧我買網、愛鮮蜂、每日優(yōu)鮮等平臺。但據電商中心數據顯示,在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只有不到1%實現盈利、4%持平,88%虧損,剩下的7%則是巨額虧損。在“新零售”的環(huán)境下,生鮮電商面臨新一輪“洗牌”,未來通過線上融合的方式更有利于盈利。
永輝“超級物種”受到騰訊青睞的原因有三點:第一,阿里近年來新零售版圖不斷擴充,既有盒馬鮮生、淘咖啡等新業(yè)態(tài),又先后投資蘇寧、三江購物等實體零售巨頭,今年先后入股百聯(lián)集團和高鑫零售。京騰系有必要聯(lián)合其余零售業(yè)態(tài)進行對抗競爭,而此前京東入股的永輝算是最好的選擇之一。第二,永輝“超級物種”一直在供應鏈上精細化管理,減少商品數量,實行大單品模式,這點很符合當下“小而美”、“單品制勝”的爆款理念。第三,從運營上來看“超級物種”的模式更符合“新零售”,其線下比例更高,更像是“超市+餐飲”的線下業(yè)態(tài)集合。騰訊的投資能為“超級物種”提供相應資源,而后者也將成為騰訊的“新零售”試驗田。
以下為該報道原文全文:《騰訊入股永輝與阿里“杠”上了 “超級物種”與 “盒馬鮮生”誰能笑到最后?》
12月11日晚間,永輝超市發(fā)布公告,騰訊擬通過協(xié)議轉讓方式受讓公司5%股份,此外,騰訊擬對公司控股子公司云創(chuàng)進行增資,擬取得云創(chuàng)在該次增資完成后15%的股權。對于騰訊入股永輝制衡阿里“盒馬生鮮”,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生鮮電商進入洗牌期,大量的資本玩家會陷入瓶頸,2018年通過線上融合的生鮮電商有望轉虧為盈。
生鮮電商面臨“洗牌”,線上融合才會贏
網經社主任曹磊表示,生鮮電商市場潛力不亞于服裝、家電和日百等成熟品類,因此吸引了阿里、京東、美團、騰訊等巨頭紛紛涌入。2017年上半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guī)模為851.4億元,預計2017年底,中國生鮮電商行業(yè)規(guī)模將達到1650億元,相比2016年增長80.5%。隨著巨頭加入生鮮電商“牌局”,生鮮市場形成了“兩超多強”的格局。“兩超”指阿里系與京騰系兩巨頭,“多強”則是中糧我買網、愛鮮蜂、每日優(yōu)鮮等平臺。但據電商中心數據顯示,在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只有不到1%實現盈利、4%持平,88%虧損,剩下的7%則是巨額虧損。在“新零售”的環(huán)境下,生鮮電商面臨新一輪“洗牌”,未來通過線上融合的方式更有利于盈利。
永輝“超級物種”何以受騰訊青睞
揚子晚報記者梳理WIND資訊發(fā)現,騰訊曾力挺美團深入線下商超戰(zhàn)局,但美團旗下生鮮超市章魚生鮮迄今為止只在北京開出一家店。而與騰訊深度合作的京東,其生鮮超市京東7Fresh也尚未開業(yè)。所以京騰系迫切需要一個具備全國性網絡布局、成熟的生鮮新零售門店體系來牽制、抗衡阿里系。
網經社主任曹磊據此分析,永輝“超級物種”受到騰訊青睞的原因有三點:第一,阿里近年來新零售版圖不斷擴充,既有盒馬鮮生、淘咖啡等新業(yè)態(tài),又先后投資蘇寧、三江購物等實體零售巨頭,今年先后入股百聯(lián)集團和高鑫零售。京騰系有必要聯(lián)合其余零售業(yè)態(tài)進行對抗競爭,而此前京東入股的永輝算是最好的選擇之一。第二,永輝“超級物種”一直在供應鏈上精細化管理,減少商品數量,實行大單品模式,這點很符合當下“小而美”、“單品制勝”的爆款理念。第三,從運營上來看“超級物種”的模式更符合“新零售”,其線下比例更高,更像是“超市+餐飲”的線下業(yè)態(tài)集合。騰訊的投資能為“超級物種”提供相應資源,而后者也將成為騰訊的“新零售”試驗田。
“超級物種”與“盒馬鮮生”誰能笑到最后
揚子晚報自己注意到,截至周三收盤,阿里巴巴股價174.64元,下跌2.59%,而騰訊控股報收395.6元,漲0.61%。網經社網絡零售部助理分析師呂昊澤指出,“盒馬鮮生”主要優(yōu)勢是阿里支付寶鏈接、支持,同時依托阿里巴巴資金、技術、物流,門店擴張迅速;但“盒馬鮮生”仍處在發(fā)展階段,屬阿里自建體系,整體運維成本較高。永輝擁有完善、高效的供應、冷鏈運輸體系,新增的“超級物種”擁有更突出的特色生鮮零售+餐飲融合體系;但“超級物種”線上體系較“盒馬鮮生”落后,APP熱度還不夠,自身發(fā)展較慢。
此外,阿里與騰訊兩家“新零售”在打法也存在不同。阿里巴巴主要是通過入股成熟線下大型零售商以及自建盒馬鮮生店面等建立其新零售體系。騰訊除了入股永輝超市這樣的線下零售商,還可以依靠自身微信社交平臺的技術優(yōu)勢,可與大量零散線下商家建立合作,利用微信小程序等方式,鏈接消費者和商家。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阿里入股高鑫,還是騰訊聯(lián)手永輝,都顯示出線上資本再度掀起線下收購高潮,加速新零售“洗牌”進程。業(yè)內認為,誰能笑到最后,還是消費者說了算。(來源:揚子晚報 文/范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