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3月15日,央視“315晚會”再次聚焦互聯網市場的亂象,曝光了“精準獲客”灰色地帶。網經社數字零售臺(DR.100EC.CN)根據Deepseek查詢獲悉,一些公司通過所謂的“大數據獲客軟件”非法獲取用戶的消費習慣、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甚至利用爬蟲技術監(jiān)控同行直播數據,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隱私權和市場的公平競爭環(huán)境。這一曝光引發(fā)了社會對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廣泛關注。
“精準獲客”灰色地帶:大數據軟件的濫用
在互聯網時代,數據被稱為“新石油”,成為商家爭奪的重要資源。然而,部分企業(yè)為了追求商業(yè)利益,濫用大數據技術,非法獲取用戶信息,形成了“精準獲客”的灰色地帶。
根據315晚會的調查,一些公司如云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綠信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開發(fā)“大數據獲客軟件”,幫助商家非法獲取用戶信息。這些軟件不僅能夠強行抓取用戶在短視頻平臺上的評論信息,還能監(jiān)控和偷取同行直播帶貨數據,實現“截流和引流”。
云企智能科技:強行抓取用戶信息
在云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315晚會記者展示了他們的“大數據獲客軟件”。這款軟件可以將商家設定的關鍵詞設為標簽,自動在短視頻平臺上掃描評論區(qū)。一旦發(fā)現與標簽詞相關的評論,軟件就會強行抓取該用戶的電話、微信賬號等信息。
這種強行抓取用戶信息的行為,不僅侵犯了用戶的隱私權,也違反了《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關規(guī)定。根據法律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
綠信科技:爬蟲技術監(jiān)控同行數據
在綠信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向記者透露,他們的“大數據獲客軟件”利用爬蟲技術,偷取消費者個人信息。此外,這款軟件還能幫助商家監(jiān)控同行的直播帶貨數據,實現“截流和引流”。
這種通過技術手段監(jiān)控和偷取同行數據的行為,不僅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huán)境,也對消費者的隱私權造成了嚴重威脅。專家指出,這種行為涉嫌不正當競爭,應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消費者隱私權受侵害:數據安全亟待加強
“精準獲客”灰色地帶的曝光,揭示了消費者隱私權受侵害的嚴重性。許多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個人信息被非法獲取和濫用,導致騷擾電話、垃圾短信等問題頻發(fā)。
一位消費者表示:“我最近經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推銷電話,對方甚至知道我的名字和消費習慣,感覺自己的隱私被嚴重侵犯了。”另一位消費者則表示:“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個人信息似乎變得透明了,這讓人感到非常不安?!?/p>
平臺責任與監(jiān)管缺失
作為用戶數據的保管者,互聯網平臺在保護用戶隱私方面負有重要責任。然而,部分平臺在數據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導致用戶信息被非法獲取和濫用。
此外,相關監(jiān)管部門的缺失也是問題的重要原因。目前,互聯網市場的監(jiān)管體系尚未完善,部分企業(yè)利用法律漏洞,從事非法數據獲取和濫用活動。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對互聯網市場的監(jiān)管,制定明確的數據安全標準,保護消費者的隱私權。
行業(yè)反思:如何規(guī)范大數據應用?
“精準獲客”灰色地帶的曝光,提醒我們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需要規(guī)范。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既需要企業(yè)的自律,也需要監(jiān)管部門的強力介入。
企業(yè)自律:互聯網企業(yè)應加強對用戶數據的保護,建立嚴格的數據安全管理體系,杜絕非法獲取和濫用用戶信息的行為。
監(jiān)管介入:相關部門應制定明確的數據安全標準,加強對互聯網市場的監(jiān)管,嚴厲打擊非法數據獲取和濫用行為。
消費者教育:通過宣傳教育,提高消費者對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意識,學會保護自身權益。
消費者如何保護自身隱私?
面對“精準獲客”灰色地帶的威脅,消費者應提高警惕,學會保護自身隱私。以下是一些實用建議:
謹慎分享個人信息:在互聯網上謹慎分享個人信息,避免在不明來源的平臺上填寫敏感信息。
使用隱私保護工具:通過使用隱私保護工具,如虛擬電話號碼、匿名郵箱等,減少個人信息的泄露風險。
定期檢查隱私設置:定期檢查社交媒體和互聯網平臺的隱私設置,確保個人信息不被公開或濫用。
及時投訴:若發(fā)現個人信息被非法獲取或濫用,應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維護自身權益。
結語
2025年315晚會曝光的“精準獲客”灰色地帶,揭示了互聯網市場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嚴重問題。作為消費者,我們應提高警惕,學會保護自身隱私;作為企業(yè)和監(jiān)管部門,應加強自律和監(jiān)管,杜絕非法數據獲取和濫用行為。希望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夠推動互聯網市場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透明的網絡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