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2016年,李彥宏站在百度聯盟峰會的講臺上,向所有人宣布:互聯網的下一幕是人工智能。同年,Google 旗下 Deep Mind 開發(fā)的 Alpha Go 戰(zhàn)勝圍棋選手李世石,直接推高市場對AI的想象,一批AI公司崛起,有人把這一年稱作“AI元年”。
七年后,李彥宏的預言成真了。這七年里,人們發(fā)現“AI賦能千行百業(yè)”的愿景,是個美麗的“誤會”。商業(yè)化困境剝落了AI企業(yè)在實驗室中的光芒,讓其面對最粗糙的波折。
直到2022年末,ChatGPT3.0 橫空出世。七年前 Alpha Go 戰(zhàn)勝李世石,更多被當作一則驚爆的新聞或奇觀,而這一次,人們開始相信AGI(通用人工智能)時代正在到來。上線后僅一個月,ChatGPT全球用戶便破億。前世界首富、PC時代浪潮最大獲利者比爾·蓋茨驚呼,ChatGPT的出現,不亞于PC或者互聯網的誕生。
而由GPT引發(fā)的AIGC浪潮,更是讓科技生產力實現躍遷。無數新的應用將基于大模型來開發(fā),如同十幾年前各種基于Android 、iOS 的應用大量涌現一樣,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相關產品也正在噴涌而出 。更振奮人心的是,AI時代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將更小、更快,Open AI 只有300人,頂流AI繪畫軟件 Midjoureny,團隊只有11人。
應用層的機會屬于每一個有野心、有想象力的人。在被 ChatGPT 點燃的各地“黑客松”比賽中,有人通過 ChatGPT 生成教學視頻,用ChatGPT搞投資,折現現金流分析教學;有團隊意圖利用文生圖的能力,幫助每個人畫出自己的夢;有產品能識別用戶面部情緒,讓ChatGPT更恰當地回復......無數沖浪者在屏幕面前敲擊鍵盤,如同即將踏足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或者剛剛分開海水的摩西。
浪潮來臨之際,很多“海邊的人”會首先受到波及。高盛集團發(fā)布了一份報告,警告稱,未來五年內,全球將有3億人因為AIGC而失去飯碗。Stability AI 的 CTO(首席技術官)Tom Mason也提到AIGC影響不只是10 億人,但這是他們當前的目標。
面對如此大的時代浪潮,AIGC 應用層會有哪些新挑戰(zhàn)、機遇?AIGC會給內容生產和職場關系帶來什么樣的改變,普通人又該如何應對?為了解答上面的問題,Tech星球《產品挖掘機》欄目特別推出“AIGC應用測評Top25”專題,挖掘了國內上百款 AIGC 產品,制作了一份AIGC產品推薦表單。
以“國內可以無障礙使用、AI驅動的產品化、適合不同角色的推薦”為衡量標準,該表單將國內市場的AIGC 產品分成“AI對話、AI數字人、AI辦公助手、AI繪畫、AI影像制作”五大類,每一類從四個維度進行測評,根據評分分別得出前五名。
該推薦表單致力于發(fā)掘國內最好的AIGC產品,幫助用戶甄別產品實力,以及明晰哪款產品對自己或公司業(yè)務更適合匹配。
同時,Tech星球還訪談了AIGC賽道多位CEO、專家與投資人對未來趨勢的洞察,AIGC 降臨后,各行各業(yè)將會如何重構與洗牌,以及將會如何塑造AI時代的未來。
AIGC產品測評詳情如下: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上線,僅一周就獲得百萬注冊用戶,被視為具備成為下一代互聯網入口,甚至開啟第四次技術革命的潛力。此后,ChatGPT的發(fā)展就一路“狂飆”:母公司被投數十億美元、與微軟打造新版搜索引擎產品Bing、推出插件系統(tǒng)......就在幾天前,ChatGPT已推出移動端App,僅半天就登頂App Store。
一個問題浮現出來:為什么人工智能發(fā)展這么多年,國內沒有能預見到大模型的“涌現”能力?
在訪談調研中,Tech星球向多位受訪者提出了這個問題。APUS CEO 李濤告訴Tech星球,他不認為有任何人可以預料到,哪怕是OpenAI 的投資人埃隆馬斯克和其CEO Sam Altman。2019年,李濤在硅谷游學時,就曾與 Sam Altman交流 。據李濤講述,當時 GPT-2 還集中在游戲方向,沒引起多少重視?!彼^的‘智能涌現’,是事后總結出來的結果?,F在看來,過了100億參數(涌現)就會發(fā)生?!?/span>
小冰公司CEO李笛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將OpenAI的成功概括為“工匠精神”。據美國《時代》雜志報道,OpenAI在訓練ChatGPT時,在肯尼亞雇傭了大量員工進行數據標注,但李笛告訴Tech星球,當時業(yè)內已很少再用人工標注,這是一個沒有人愿意嘗試的方案?!熬拖裼幸粋€鐵杵,你把它磨成針。如果效果不好,那就是功夫沒下夠?!?/span>
但不管如何,一場不入局就會被淘汰的競賽已經開始。
像在中國科技圈點了一把烈火,國內各大廠、機構爭先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及在此基礎上的AI對話產品。而隨著國內大模型“百舸爭流”,各種測評標準也被陸續(xù)提出,如真格基金的Z-Bench v1.0,以及中文通用大模型評測基準SuperCLUE等。社會討論熱度呈指數級激增。
更聚焦大模型產品化的Tech星球測評結果顯示,文心一言與訊飛星火表現不相上下。當然,訊飛星火正陷于市場質疑其是“套殼GPT”之爭,而百度目前已基于文心一言大模型推出搜索產品“百度AI對話”(又名“搜索AI伙伴”),可進行聯網搜索、語音輸入,并設有眾多垂直場景入口,因此處于領跑階段。綜合測評中,阿里旗下的“通義千問”在數學、編程能力稍遜一籌,其他方面表現良好?!吧塘俊迸c“天工”則在實測中均出現等待時間較長、作答卡頓的現象,產品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產AI對話產品離ChatGPT還有多遠?
國產AI對話產品離ChatGPT還有多遠?是否還有后來居上的可能?5月5日,一篇來自 Google 內部泄露的文件被廣泛傳播,該文章聲稱開源AI會擊敗Google和OpenAI,獲得最終的勝利。昆侖萬維CEO方漢對Tech星球稱,“長期看,開源大模型與閉源大模型之間永遠是相互補充并存的關系?!崩顫瑯淤澩伴_源會將所有人的認知、技術水平都拉平,屆時算法將不是取勝的關鍵要素。”
那未來國產大模型與AI對話產品如何取勝?李濤認為,關鍵在于“場景”,國產大模型需要盡快把所有應用場景都鋪滿,用新鮮的、高質量的數據進行訓練。而李笛更直言,目前大模型同質化嚴重,一條突破路徑是“做垂直領域模型,用垂直數據訓練,請垂直專家調優(yōu),賣給垂直領域客戶。在一個參數規(guī)模上,把模型調到極限?!?/span>
大模型在一些場景涌現的擬人能力,加快了數字人行業(yè)的發(fā)展,他們已經開始在部分場景完整取代人類。
硅基智能創(chuàng)始人司馬華鵬用“潤物細無聲”形容公司的數字人短視頻和直播業(yè)務。司馬華鵬告訴Tech星球,目前硅基智能在各行各業(yè)中已經生產了接近150萬個數字人,預計2023年預計收入達40億元,業(yè)務遍布抖音、TikTok、Youtube、亞馬遜等國內外平臺。戰(zhàn)績來源于其較早大范圍深耕SMB客戶,拿下了較容易得手的“低垂的果實”。
2020年從微軟獨立出來的小冰則獨辟蹊徑,追求與人類建立“深度關系”。騰訊微媒數字會議CEO天狐接受采訪時稱:“目前市面上的(數字人)公司除了小冰的算法,其他都只能算起步?!?/span>
小冰公司CEO李笛告訴Tech星球,小冰推動了數字人從動作捕捉+知識圖譜的第一代技術,向深度神經網絡渲染+小冰框架大模型的第二代技術演變。因此,小冰公司有實力拿下遙望科技等直播行業(yè)KA客戶,以及追求“每個人都配備數字人”的“野心”。但一直追求技術化,走高端路線,商業(yè)化盈利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在可預見的未來,AI數字人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也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一方面,政策、平臺對數字人的監(jiān)管正日趨嚴格,抖音日前發(fā)布新規(guī),要求虛擬人需在平臺進行注冊,虛擬人技術使用者需實名認證。
在抖音打響“反智”第一槍后,數字人直播行業(yè)引發(fā)了震動,百度、硅基智能等支持真人驅動數字人的企業(yè),因為對古早技術做了備份研究,因此能夠迅速轉型。
另一方面,數字人企業(yè)越來越多,制造數字人的成本越來越低,如小冰目前在日本推出“GPT克隆人計劃”,只需收集用戶三分鐘數據;騰訊云智能近期推出小樣本數智人平臺,費用最低至1200元。數字人制作成本急劇降低,也在引發(fā)“會有千萬個董明珠分身,不會有下一個孟羽童”的討論。
<img data-ic="false" src="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Y2Y3YmU3MWIyYmQxMTUz
AIGC搶打工人飯碗,哪些行業(yè)“高?!??
在具備完整形態(tài)的數字人方面,人們有充分的警覺意識。但在一些行業(yè)中,AIGC帶來的效率提升,悄然產生了裁員,很多人驚覺“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打”。
焦慮首先蔓延到內容生產行業(yè)。4月12日,有截圖顯示知名公關及廣告服務商藍色光標華東區(qū)總部運營采購給部下發(fā)郵件,稱無期限全面停止創(chuàng)意設計、方案撰寫、文案撰寫、短期雇員四類相關外包支出。對此,藍色光標方回應稱,相關郵件內容屬實。
原畫師行業(yè)同樣是AIGC時代中的“高?!毙袠I(yè),同樣在4月份,有游戲外包公司裁員接近30%,其中原畫師所占比例大。
海德格爾曾經形容現在的時代為“世界圖像時代”,技術的平民化大大降低了圖像生產的難度,為AI訓練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因此AI繪畫領域門檻較低,技術成熟,競爭激烈。Tech星球觀察發(fā)現,事實上,不同的AI繪畫產品經進行細致調整后,均有較好的效果,產品策略、功能種類、用戶生態(tài)等其他因素,在搶奪用戶心智上中更為重要。
比如,年營收達1億美元的Midjourney,追求的是AI繪畫能力的天花板,文心一格的定位就是與其對標,比的就是誰能準確理解“車水馬龍”。而Stable Diffusion則利用開源路線豐富自身的定制能力,無界AI就是利用其迅速推進產品化,優(yōu)化出上百種風格。沒有自研大模型,也許會影響無界AI的發(fā)展?jié)摿Γ珔s能獲得當下用戶的喜歡。
在AIGC產品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可能是“AI影像制作”。相比繪畫,AI影像創(chuàng)作更復雜,國內AI影像創(chuàng)作產品不多。投資了達觀數據等大模型企業(yè)的紅點創(chuàng)投執(zhí)行董事張學思表示,視頻的一幀中可能就具有多個元素,如何在連續(xù)幀中做各種效果,并保證視頻不會變形,很具挑戰(zhàn)性。該類產品主打的AI能力為圖文轉視頻,考驗圖文與視頻匹配度。騰訊智影、剪映科技因背靠騰訊視頻、西瓜視頻兩大素材庫,能調動的視頻資源豐富,與圖文匹配度高,天然具有優(yōu)勢地位。
因此,上榜的后三個產品分別選擇從不同的細分場景切入。如一幀秒創(chuàng)CEO雷濤表示,一幀秒創(chuàng)瞄準的客戶是不會剪輯的初學者,強調的是全部AI自動生成。一覽科技創(chuàng)始人羅江春則認為,“中國不缺剪輯、后期,缺一個好故事”,因此一覽運營寶主打“AI編劇”。而訊飛智作則一直深耕音頻領域,在影像制作的配音環(huán)節(jié)表現良好。
如何抓住紅利和“下個十年的船票”
當然,AIGC帶來的不止競爭,也有機遇,比如接入AI后的辦公助手。該類產品又可分“企業(yè)AI辦公助手”與“個人AI辦公助手”,前者多為原來企業(yè)辦公應用的延續(xù),后者的開發(fā)對標國外微軟copilot、Notion AI。該類產品總體較少,功能相似,且均在開發(fā)中。“Word你也是個成熟的軟件了,應該學會自己賺錢了”,這一天或許并不遙遠。
這五類產品遠不是AIGC產品的全部。在調研和測評過程中,Tech星球發(fā)現了更多有意思的產品,如 APUS 開發(fā)了一款面向海外市場的《圣經》產品 KJV Bible Now ,目前 DAU 已過百萬;有海外公司推出AI助手“Validator AI”,幫助創(chuàng)業(yè)公司檢驗創(chuàng)業(yè)想法;還有開發(fā)者將AI與睡眠場景相結合,開發(fā)了“私人睡眠教練Centenarian”......
一幅風起云涌的時代畫卷正徐徐展開。張學思向Tech星球表示,To B業(yè)務可能不會被改變太快,但AI對To C業(yè)務將影響深遠,而且將可能出現后來居上的局面,如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后來者抖音、拼多多的強勢崛起。新的火花將在大模型的基礎上點燃,“人工智能吞噬世界”的未來或已漸漸浮出水面。
熊彼特將經濟的發(fā)展形容為“創(chuàng)造性毀滅”的過程。繼人類邁入數字社會以來,我們已見證過兩次革命,第一次PC互聯網革命,誕生了網絡寫手、電商運營、電競玩家,也沖擊了百貨商場,凋零了路邊報亭。第二次移動互聯網革命,誕生了自媒體人、帶貨主播、網約車司機,也取代了古典網絡論壇,淘汰掉
不管如何,AIGC已然成為了數字時代不可逆的洪流,時代的浪潮不留戀顧影自憐者,而獎勵那些靈活求變的沖浪人。
未來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