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經社訊)GPT系列等大模型帶動的AI革命正席卷各行各業(yè),面對不甚清晰的未來,本文我們將嘗試回答兩個之于當下最關鍵的問題:1)大模型的競爭格局將會如何,是一家獨大還是存在差異化競爭的空間?2)AI革命將改變哪些行業(yè),如何改變,難點是何(本次以C端行業(yè)為主進行討論)?
中國大模型競爭格局暢想:速度與場景的較量
我們認為,國內大模型的競爭格局會趨向高水平的集中,達成事實上的寡頭競爭的格局,而各家廠商的差異化,將主要取決于大模型上線速度、平臺獨有場景。主因有二:1)為何格局高度集中?大模型的訓練及調試需對固定成本投入要求較高、但邊際使用成本卻相對較低且呈快速下降的趨勢,這意味著較高的準入門檻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中小玩家,且對于此類玩家較低的邊際使用成本意味著接入服務的經濟性高于自研,因此僅巨頭有較大可行性且有較強意愿參與競賽。2)為何無法一家獨大,各家廠商如何差異化?我們將大模型的競爭拆分為三個維度:數據、算力、算法。對于巨頭而言,算力上彼此儲備力量和補充渠道類似,算法上起步節(jié)奏和技術路線接近,具有一定同質性,僅數據維度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化競爭,則掌握私有數據的頭部玩家將獲得此優(yōu)勢。而數據獨占性,則主要取決于兩點,即大模型上線速度、以及互聯(lián)網平臺的獨有場景。
AI革命的空間暢想:AI革命將對C端做出什么改變
互聯(lián)網平臺的本質是信息的重塑,包含信息的生產、分發(fā)、接收三個環(huán)節(jié)。AI革命或顛覆生產、分發(fā)兩大環(huán)節(jié)。對于生產端,AI革命料將重塑信息的生產方式,一方面極大的促進信息的生產,但另一方面也將快速降低信息生產的壁壘。內容生產的主體將逐漸遷移,雖然早期AI將提升內容生產機構的效率,但是隨著AI技術躍進,將使得UGC替代PGC,隨后又將使得AIGC替代UGC。此間,雖行業(yè)整體規(guī)模上行,但以效率著稱的內容商(如營銷素材制作方)的份額和利潤率都將受到挑戰(zhàn),而擁有版權和原創(chuàng)再生能力的內容商(如精品小說文庫)將提升其份額和利潤水平,行業(yè)出現(xiàn)較明顯分化。對于分發(fā)端,AI革命將大幅沖擊傳統(tǒng)的流量入口,包括泛搜索入口(如百度、淘寶)、推薦入口(如抖音),它們或被更加中心化的AI入口所取代。
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大模型帶動的AI革命有望引領未來較長時間區(qū)間內的社會、經濟變革,我們密切關注AI革命與行業(yè)結合后帶來顛覆性機會。
1)大模型機會:大模型中綜合實力較為領先的公司包括騰訊、字節(jié)、百度、阿里,緊隨其后的三六零、華為等公司或也能獲取一定的市場份額。我們看好騰訊、字節(jié)的私有數據優(yōu)勢,看好百度的技術積淀與上線速度,看好阿里在電商場景的私有數據優(yōu)勢。
2)內容領域機會:內容領域將在一定時間內處在“AI蜜月期”,短期的降本增效將改善部分公司的利潤率狀況。我們短期內看好游戲、動漫、電影領域的AI所致降本增效。
3)泛電商領域機會:我們認為短期能見度較高的變革是傳統(tǒng)人工客服被部分替代,但這對大多數電商公司的利潤率改善有限。而中長期來看,AI革命對泛電商的推動或將是顛覆性的。
風險提示
1)技術發(fā)展不及預期風險;2)市場監(jiān)管風險;3)版權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