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稅改目的至少有三:
第一,維護全國稅收政策、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中的統一性,并盡最大可能減少國家進口稅款流失。
第二,降低線上線下進口消費品的價差,維護傳統進口貿易、商品流通渠道的合法利益,減少因政策不到位引起的對當下實體零售業(yè)的沖擊。
第三,規(guī)范過去幾年一直“野蠻生長”的跨境進口電商行業(yè),尤其是個人“海淘”代購行為。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
稅改后國內跨境電商要經過一個整合期,重新洗牌在即。新政出臺后,跨境電商低門檻時期徹底過去,跨境進口電商將進入規(guī)范化、規(guī);、公平化的高速發(fā)展軌道。
新政3月24日頒布,4月8日正式施行。期間時間不到半個月。這樣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業(yè)提前囤貨的可能性,使得交易環(huán)境能夠公平、順暢得開展。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州空港投資有限公司執(zhí)行總裁
目前跨境進口電商以打造爆款為經營模式,稅改將改變目前鉆政策漏洞的現象。
這次稅改對不同的品類導致的影響是不同的。但是有兩點是清新的。一是重點打擊螞蟻搬家式的保稅備貨模式,二是對適當海淘數量給予鼓勵,依然有不少的稅收減免。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
跨境電商稅制新政的實施將逐步規(guī)范行業(yè)發(fā)展,盡管跨境電商失去稅收紅利,成本有所上升(尤其是奢侈品行業(yè)等),但相比傳統進口渠道仍具優(yōu)勢,中長期利好行業(yè)。
不論細節(jié)如何實施,未來降低關稅和提高行郵稅,減少灰色地帶的盈利空間,引導跨境B2B,都是一個大勢趨。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良策電商創(chuàng)始人
跨境電商稅改新政擴大征稅范圍并提高征稅力度,對于跨境電商企業(yè)和平臺即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種機遇,在稅收和價格杠桿調節(jié)下,有利于行業(yè)規(guī);⒁(guī)范化和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
對消費者而言,購買的商品結構和通道隨即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在確保海外正品的同時,將會選擇可信度高、實力強、規(guī)模大的跨境電商平臺,消費者退換貨的權益主張也將會得到有效的保障。
新政上看,所購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單次交易額不超2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額在20000元以內的進口商品,關稅稅率暫設為0%。雖說超過20000元會收稅,但是依然留有空間讓人打“擦邊球”。
在3月24日跨境進口電商征稅新政“塵埃落定”之后,目前C2C平臺上的個人網店,就成為僅剩不多的“漏網之魚”,預計在我國首部《電子商務法》這是出臺之后,也將進一步有所規(guī)范。
首先,從立法的角度,本次新政并無重大的突破。
其次,任何涉及稅收制度的改革都與每個國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應充分聽取廣大國民的意見與建議、充分的調查研究,全面的考慮各個群體的利益訴求,唯有如此才能夠充分的尊重民意。
最后,任何改革應當放到大的歷史背景下進行檢驗,任何改革應尊重民意,任何改革不能背離市場。
新政對于稅率的提高,會助長私人海淘代購及水貨的風氣。對于走灰色通道的私人海淘代購者來說,稅收成本多打擦邊球,因為“如果沒有被海關查到,關稅基本為0”。 因此,在提高的稅率面前,必定會有一群抱僥幸心理的商家或者個人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