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11”電商年終大促已經開啟,根據往年消費投訴情況顯示,先漲后降、虛假宣傳、定金不退、發(fā)貨遲緩、退換貨受限、信息泄露、快遞延誤是消費者主要遇到的問題。
為此,電訴寶(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網址:www.315.100ec.cn)進行2019電商系列調查專項行動之—“雙11”專場,通過發(fā)布快評、消費預警、投訴受理、滾動曝光、專題聚焦、密集播報、媒體聯(lián)動、律師咨詢、糾紛調解、典型通報等10大方式,關注電商大促期間的消費權益問題。如果您有相關線索,請?zhí)峁┙o我們!
《法制日報》:購物狂歡開啟相關部門對電商平臺施行嚴監(jiān)管
《新京報》:第11個雙十一到來,電商三巨頭怎樣從你的口袋里掏錢?
紅星新聞:雙11優(yōu)惠活動五花八門 剁手黨如何防坑?
《重慶商報》:直播帶貨冷思考: 過半網民在看直播 別回電視購物老路
《云南信息報》:“雙11”狂歡落幕 “十大”亂象涌現 虛假宣傳、質量問題、物流時效、快件損壞……絕大部分是老問題
《揚子晚報》:平臺優(yōu)惠現“bug”、網購“好評返現”損人不利己……“雙11”之后,五大亂象引人關注
《工人日報》:【誠信建設萬里行】“雙11”舊病未除,又添新病
《信息時報》:“雙11”喧囂過后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商家遲發(fā)貨 投訴量上升
今年“雙11”預熱期間,各家電商平臺玩法全面升級,天貓推出“全民開喵鋪 瓜分20億紅包”,寺庫推出“許愿嘰”游戲,游戲過程中,用戶通過趣味游戲兌換商品優(yōu)惠券,積分,現金紅包等多重大禮,甚至于簽到還可領取大禮包。于此同時,京東拼多多蘇寧紛紛推出“百億補貼”互相鉗制,可謂“薅羊毛”的新境界,可謂是讓消費者剁手更順利、更優(yōu)惠。
【消費提醒】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認為,在平臺活動過程中,紅包可謂是“應接不暇”,讓消費者“眼花繚亂”,甚至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消費。蒙慧欣提醒消費者,這些平臺推出的系列玩法,其主要目的提高消費者活躍度,引流且激活用戶,提高用戶留存度,另一方面則是宣傳推廣,激發(fā)消費者者購物熱情,但也因此導致消費者沖動消費,購物不知節(jié)制,在其活動結束,消費者反應過來之后退貨退款也會成為售后難題。
“雙11”期間,價格優(yōu)惠是刺激消費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家電商也因此打出促銷牌,秒殺、打折、紅包、優(yōu)惠券、預付定金直減等不停歇,卯足了勁刺激消費者下單。然而,部分商品已經偷偷換了“身價”,商家依舊玩起“先漲后降”的套路。部分商家借促銷表面讓利實則清庫存,甚至出售質量較差的商品。此外,部分商家的預付定金直減的活動,消費者需提前支付定金,如未支付尾款則定金不退。
【消費提醒】對此,蒙慧欣提醒,面對商家的各類促銷活動,消費者一定要理性購物,避免因沖動消費落入商家“套路”。對于“先漲后降”的消費套路,消費者可以向相關監(jiān)管部門反饋。建議電商平臺建立相應的價格保護機制,避免商家虛抬價格。
此外,購買預售商品,需擦亮眼睛,貨比三家,對于心儀商品,關注平時銷售價格,與促銷價格進行對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實惠,以防落入商家的價格陷阱。消費者一定要看清并區(qū)分“定金”和“訂金”,了解預售規(guī)則及時支付尾款,定金一旦支付不可退,而訂金原則上可退。
隨著社交模式的發(fā)展,低價拼購的模式早已不在陌生,除拼多多等拼購電商外,淘寶、京東、蘇寧等電商紛紛推出拼團平臺,雙11期間各家電商的拼團促銷活動此起披伏但也良莠不齊。
拼團的價格往往低于一般銷售價,消費者容易沖動消費。傳統(tǒng)的拼購模式社交電商的頑疾之一就是低價低質,消費者容易買到質量不符合預期的商品。而拼團是出于某一特定目的而臨時組織的松散團體,拼團交易成功后就分散,售后一旦出現糾紛往往就難以再組織起來維權。此外,拼團購物需提前支付,成團后發(fā)貨,容易出現發(fā)貨不及時的情況。
【消費提醒】對此,蒙慧欣提醒,消費者在參加拼團購物前最好仔細查看商品介紹,包括發(fā)貨時間、退換貨服務等,尤其是購買一些大件商品、貴重商品,以防由于售后服務不完善帶來不必要的購物糾紛。此外,消費者需謹防低價陷阱,低于市場價多倍的商品要謹慎購買,仔細甄別,盡量選擇大型、靠譜的平臺進行拼購。
此外,消費者還要謹防“虛假拼團”鏈接,對朋友圈等社交軟件分享的各類拼團鏈接,有些可能帶有木馬病毒,當點擊后就落入詐騙分子的圈套,輕則泄露個人信息,重則直接造成個人經濟損失。
在以往的電商大促期間,經常出現某些商家推出特價限購、消費返現等活動,但實際上,商品頁面上顯示特價商品限購100件,前100名下單的用戶消費返現,但實際卻是,消費者成功下單后,商家卻以已達上限或庫存不足等理由拒絕消費者下單,或者并非前100名用戶,而無法兌換返現承諾。
【消費預警】對此,蒙慧欣認為,商家以特價限購吸引下單,實際可購買數量與宣傳不符的,涉嫌虛假宣傳。一般而言,商家打出此類標語主要是為了吸引部分消費者下單,從而提高商品訂單量,從而出現類似“砍單”行為,對于特價限購數量與實際不符的情況,消費者應及時向平臺方舉報,電商平臺一經發(fā)現此類現象應對涉事商家做出相應懲罰。
對于以上行為的根本杜絕,平臺方面要設立一些制度性的方法,來控制防范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否則一旦出現爆單情況,商家就會鉆制度空子。而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遏制,將會損害更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旦這種無良操作方法成為行業(yè)慣例,對于電子商務平臺整體的信譽度,都將有不利的影響。
“雙11”期間,一波又一波的促銷活動刺激消費的同時也給商家和物流帶來壓力,雖然菜鳥網絡和京東等都亮出“物流新武器”,投入更多的人力、網點和新技術,但物流慢以及服務不到位的問題或將不能得到根本性解決。此外,商家的發(fā)貨能力有限,面對大量的訂單壓力,發(fā)貨慢也將影響用戶體驗,部分打著“閃電發(fā)貨”的商家也不能及時發(fā)貨。
其中,《電子商務法》就對網購物品交付時限和運輸中風險、責任承擔問題做了規(guī)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按照承諾或者與消費者約定的方式、時限向消費者交付商品或者服務,并承擔商品運輸中的風險和責任。但是,消費者另行選擇快遞物流服務提供者的除外?!?/p>
【消費預警】對此,蒙慧欣提醒,大促期間購物消費者需做好物流滯后的心理準備。對于一些急需的商品,提前咨詢商家發(fā)貨時間,對于一些食品類、易腐易壞類商品,最好避開物流高峰。而簽收時先驗貨后簽收,對于未經同意就放代收點的物流行為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
此外,作為商家就是如果覺得自己的承諾,很難達成或者實現,就不要在自己的服務中作出類似的承諾或者與買家達成自己做不到的約定,否則可能面臨違約的風險。
電商專供的話題在此前“618”電商大促期間早已被大家熱議和警醒。一箱同品牌的紙巾網店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同款的服裝網店價是實體店價的三分之一?一款看似一樣的電視機價格相差千元,實則型號僅差一個數字?這背后是品牌“電商專供”在“搗鬼”?!半p11”電商大促期間,品牌商品成為消費者購買的主力軍,然而被打上“電商專供”標簽的品牌商品消費者需謹慎下單。
據此前國內資深電商維權專家姚建芳研究表明,目前“電商專供”商品存在三種情形,即同款不同質、同牌不同質、盜用品牌,應當區(qū)別予以認定?!半娚虒9鄙唐冯m為統(tǒng)一品牌方生產,但也面臨服務短缺問題。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這里的“貨”不僅僅指商品質量,也包括商品售價中包括的服務價值。目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guī)定網購商品享有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服務,因此在服務體系上應差距不大。
【消費提醒】對此,蒙慧欣提醒,在產品質量上“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銷售的產品看似一模一樣,仔細看會發(fā)現顏色、內件配備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別。實際上“電商專供”商品一般是價格較低而品質稍遜的商品?!半娚虒9鄙唐芬话阍诜b、電器、鞋帽、箱包等品類較多,消費者要擦亮眼睛。
“雙11”期間,由于訂單量大增,商家在商品檢查等方面容易出現疏漏,消費者賣家有問題商品的概率有所增大?!断M者權益保護法》提出的“網購7天無理由退貨”,不少消費者抱著能退貨的心理輕易下單。然而,實際情況是“7天無理由退貨”真的“零風險”嗎?不少消費者在退換貨時往往會遇到這幾類問題:(1)商品質量問題,消費者售后因沒有證據,客服多次推諉不作為導致商品過了7天,之后告知已過退貨周期不予退換貨;(2)商品本身有問題,退換貨卻仍需支付運費;(3)一線客服的處理范圍及賠償權利較小,遇到消費者因售后商品造成損失需通過上級進行處理,由于對接和事件大小被推遲處理,導致過了“7天無理由退換貨”期限,售后困難。
【消費預警】蒙慧欣提醒,雙11期間消費者下單前應仔細了解商品的退換貨規(guī)則,對于《消法》規(guī)定的生鮮易腐、定制等商品以及商家明確規(guī)定不能退換貨的商品,謹慎下單。遇到商品質量問題時應該保留證據,方便維權,如果是貴重商品從拆開包裝到使用最好錄入的視頻,以防維權之用。遇到客服推諉不處理的,向平臺舉報或者向相關監(jiān)管部門舉報維權。
隨著移動購物的發(fā)展,多數消費者習慣通過APP下單購物。對于一些從未安裝的電商APP,在下載安裝時往往會跳出多個對話框,而消費者一般都不會仔細查看條款內容,直接點擊“同意”或“是”,這就讓商家獲取了很多用戶的個人信息,有些是購物所必要的,有些是非必要的。據網信辦官方微信通報,在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jiān)管總局指導下,App專項治理工作組開通了違法違規(guī)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舉報渠道,認真受理網民舉報。期間,工作組收到大量關于App強制、超范圍索要權限等舉報信息。商家的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給消費者的隱私安全帶來一定的隱患,近年來信息泄露事件屢屢發(fā)生,而App過度索要授權是個人信息泄露的導火索之一。
【消費預警】蒙慧欣提醒,消費者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應從正規(guī)渠道下載APP,一定要通過應用商店下載而不要通過網絡搜索下載,防止落入山寨APP陷阱。
此外,建議用戶在注冊APP時,注意界面跳出的授權對話框,仔細閱讀后再選擇是還是否,盡量關閉一些敏感信息的獲取權限,如手機通訊錄、手機照片、精準定位授權等。對于不同的APP盡量設置不同的密碼,以防密碼被不法分子攻破后造成一系列應用程序賬戶安全的淪陷。如果發(fā)現APP過度獲取或者非法獲取隱私信息,對個人信息安全存在威脅,第一時間截圖并保存憑證,并立即向監(jiān)管部門舉報維權。
“雙11”電商大促期間無疑又成為了各類詐騙活躍期,各類詐騙如釣魚木馬、中獎詐騙、退款詐騙、貨到付款詐騙、秒殺詐騙等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1)釣魚木馬鏈接詐騙:主要出現在QQ、旺旺等聊天工具、彈窗頁面等,消費者一旦點擊帶有木馬的有毒鏈接,就會一步步落入詐騙分子的陷阱;
(2)中獎詐騙:一般為消費者下單后因信息泄露,詐騙分子發(fā)送中獎信息,消費者上當后落入詐騙分子陷阱;
(3)退款詐騙:一般為消費者下單后因信息泄露,詐騙分子掌握消費者的重要信息,如姓名、電話、訂單號、購買商品等,能輕松說出消費者的訂單信息,后以訂單出現問題為由要求消費者退貨,消費者收到有毒鏈接,點擊后落入陷阱;
(4)快遞貨到付款詐騙:一般為消費者下單后因信息泄露,假冒快遞員送空包裹,謊稱需貨到付款,消費者被騙運費;
(5)“秒殺”詐騙:商家設置部分商品為“秒殺款”,實際由系統(tǒng)設置,消費者根本無法成功“秒殺”,甚至還會造成個人隱私信息泄露。
【消費預警】蒙慧欣提醒,消費者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鏈接,以防落入陷阱;保護自身的信息安全,不要向陌生人透入自己的重要信息;貨到付款包裹,要先驗貨再付款簽收;遇到商家虛假促銷、霸王條款,以及遭遇各類詐騙陷阱的,消費者可以向有關監(jiān)管部門和維權平臺進行投訴,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大促期間為刺激消費,電商紛紛推出類似于螞蟻花唄、京東白條、蘇寧任性付、分期樂、惠分期之類的“賒賬服務”,而不少平臺為鼓勵消費者使用消費金融付款給出 了更多的優(yōu)惠。大部分電商平臺的消費金融服務分為一次性還款的免息服務以及分期付款的收手續(xù)費服務,并且多數標明具體的還款金額。
【消費預警】蒙慧欣提醒,消費者需明白任何的“賒賬服務”都需還款,并且不同平臺的消費金融服務分期手續(xù)費存在較大差異。有些平臺甚至沒有明確標示具體還款金額,待還款時高額手續(xù) 費讓消費者詫然。目前,多數平臺的消費金融服務對于手續(xù)費部分并不提供發(fā)票服務,對于一些公司采購行為需要發(fā)票的用戶需謹慎使用。此外,開通并使用多個平 臺的消費金融服務容易造成忘記還款,影響個人信用的情況。
“雙”期間在電商各種花式活動刺激下,消費者容易沖動消費。紙巾一買就是幾大箱、洗發(fā)水一買就是十幾瓶、甚至衛(wèi)生巾一買就是幾年用量......很多消費者往往在大促期間就購買了超過實際使用需求量的商品,最后導致過期了都沒有用完。而比價、選購、湊單等卻耗費了不少的精力和時間。消費者一定要理性購物,千萬別過度囤貨,任何商品都有保質期,一旦囤貨過多容易因過保質期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既損失了金錢也損失了時間、精力。
鮮活易腐商品不在7日無理由退貨范圍,在購買冷鮮食品時,要仔細查看生產日期、保質期,避免沖動購買大量暫不需要的商品。
在網上購物選擇經營規(guī)模較大、信譽度較高的購物網站時切記核對官網地址,不要輕易嘗試點擊賣家通過微信、QQ、電子郵件等方式提供的交易鏈接或圖片,防止電腦被木馬軟件操控誤入“釣魚”網站。
為促進消費,各大網商(如分期購物平臺、P2P貸款平臺、淘寶、京東等傳統(tǒng)平臺)紛紛推出了先買后還的借貸手段,甚至針對沒有固定收入或收入微薄的學生團體推出了更加方便的支付手段。網絡借貸帶來便利和實惠的同時,暗藏風險:開始借貸金額不高,翻倍速度快,讓借貸人不堪重負。
雙 11期間,各大商家出現預付定金制度,商家規(guī)定消費者預付定金后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支付余款才能享受優(yōu)惠價,然而很多消費者并沒有仔細了解活動的規(guī)則,甚至 不清楚這些促銷手段存在著在規(guī)定時間內無法付款、訂單可能被無故取消、定金不予退還等“貓膩”,因此,建議消費者網購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促銷活動的規(guī)則,留 存促銷活動的截圖以及商家作出承諾的截圖等。
盡量選擇第三方支付平臺付款或者貨到付款,不要輕易相信對方以任何理由要求直接轉賬、匯款至私人賬戶,以及通過發(fā)送付款鏈接頁面或掃二維碼等方式進行付款;注意不要隨意填寫或告知他人自己的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密碼等個人信息,防止因個人信息泄露導致銀行卡被盜刷。
在交易過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關網絡購物證據,如:聊天記錄、購物記錄、購物頁面截圖、購物票據憑證、快遞單、發(fā)貨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