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4日,網(wǎng)經(jīng)社發(fā)布了《2018年度中國二手電商發(fā)展報告》(http://qjkhjx.com/zt/18esbg/)。報告顯示,二手電商平臺亂象叢生,問題商品充斥,消費維權困難,亟待規(guī)范解決。另據(jù)“電訴寶”收到用戶維權案例顯示,二手電商平臺存在著商品質量問題以次充好、貨不對板、退款難且款項未能及時退回、網(wǎng)絡欺詐、售后服務差、網(wǎng)絡售假、平臺惡意封號等消費問題。其中涉及投訴較多的平臺有閑魚、轉轉、愛回收、獵趣、閑轉、享物說、找靚機、回收寶、多抓魚、花粉兒、心上。
《報告》指出,一些二手電商平臺亂象叢生,問題商品充斥,詐騙紛爭不斷,消費維權困難,亟待規(guī)范整治。其中主要有以下六種:
1、售假販假、以次充好:基于二手電商的監(jiān)管比較松散,大部分用戶根據(jù)流程注冊后就可以發(fā)布商品,再加上平臺審核系統(tǒng)并不完善,故而售假、販假、以次充好、以舊充新的事件頻出。尤其是對于3C電子產(chǎn)品,盡管部分平臺提供檢測評估服務,但還是存在檢測不達標致使消費者收到翻新機、山寨機,導致維權困難。
2、賣家虛報高價、欺詐買家:二手平臺上的賣家大多屬于個人出售商品,價格定價也是自由裁定,為了獲取更大的收益,部分賣家虛報高價,而實際商品價值卻遠遠低于所報價格,且在交易的過程中要求消費者先行付款達成交易后發(fā)貨,從而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
3、公然出售平臺禁售商品、違禁品:在近日的媒體報道中,在閑魚、轉轉等多家二手電商平臺上,均有出現(xiàn)售賣國家野生保護動物活體和標本、色情內(nèi)容甚至還可高價辦理居住證等違禁商品。其原因還是歸咎于二手電商平臺對賣家的審核管控機制較為松散。
4、交易過程中強買強賣:交易中強買強賣是二手閑置物品交易時常發(fā)生的不對等的交易行為,且不遵從7天無理由退換貨等交易規(guī)則。即便是同城面對面交易,賣家也以送貨即確定購買等理由強迫消費者購買。
5、買家惡意調換商品:如果說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都是買家擔心貨物有問題,那么到了二手電商平臺,可能有些賣家也會提心吊膽,生怕遇到惡意調換產(chǎn)品的買家。有賣家稱,自己出售的全新未拆封手機,遭到買家以刮痕過多而惡意退款,好在最終通過客服維權成功。雖然這一案例維權成功,但還有許許多多的賣家只能暗自吃虧。
6、交易支付安全、消費欺詐:除了常見的消費問題外,二手交易中涉及交易安全、網(wǎng)絡欺詐的問題也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其中用戶因脫離平臺交易而遭遇詐騙的事件也是時有發(fā)生,此外。不法分子常用誘導用戶直接轉賬、更換鏈接、線下支付等交易陷阱引導消費者受騙。
7、消費維權難、平臺售后服務差:基于很多二手商品不支持無理由退貨,而且“一旦確認收貨,平臺往往不支持維權”閑魚在其管理規(guī)則中聲稱“交易成功后,不支持售后維權”;轉轉在其“介入處理規(guī)則”中表示,如買方已主動確認收貨,或超過確認收貨期限、系統(tǒng)自動打款給賣家的,轉轉有權不予受理爭議申請。因此,導致不少用戶遭遇維權困境。
相關專題:2019電商系列調查專項行動之二手電商亂象